核电工程建设期间防异物管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核电工程建设期间防异物管理探讨

曲道家夏云界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核电工程建设事业的飞跃。研究核电工程建设期间防异物问题,对于提升项目建设效果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文章概述了相关内容,分析了异物事件的分级管理,并就核电工程建设期间防异物管理措施展开了深入研究,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核电工程;建设期间;防异物;管理

1前言

随着核电工程建设条件的不断变化,对其建设期间防异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其相关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以期用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展与实践。基于此,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2概述

众所周知,高速旋转的汽轮机或水泵内部如果掉进一个金属异物,有可能把转子或叶片打成一堆废铁;电气、仪表盘、柜、箱如果出现金属“异物”会造成短路而引起火灾;核燃料棒与控制棒之间进入了“异物”会造成控制棒卡涩,造成停堆停机,甚至发生严重的核安全事故。因此,为了防止“异物”进入运行系统或残留在设备中,各电站都制定了空前严格的管理程序和控制导则,以求提高核电站从业人员的防异物意识,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并成功地制止了大部分的“异物”事件。但由于核电站有系统多、大修开口量大和人员投入集中等特点,异物事件依然没有完全杜绝,有的后果还比较严重。防异物管理必须从人员的行为抓起,提高人们的防异物意识和技能,完善防护管理体系强调作业前的防异物管理的风险分析和预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掌握异物的来源,以有效的方法切断异物进入系统或设备内部的途径。所以需要用一套科学严密的防异物管理体系来引导控制全局,指导现场防异物工作细致有序开展。

3核电工程项目特点

第一,安全标准很高。在进行核电工程建设的中,对于建设的环境和安全的要求是比较高,群众对于该工程的敏感度很高,对于核电工程的安全重视度。因此,相关单位应该进行专业的监管机构设置,在进行相关标准的颁布和相关的安全立法中,通过引进多种方法,不定期或者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监管核电站运营与建设过程。第二,技术标准严格。核电技术主要应用在制造、设计与施工中。其中,由于设计、制造过程参数具备的标准比较高,因此,施工中的难度比较大。另外,由于施工材料的规格比较多样,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对各类型的工艺进行相应的评定,从而实现核电施工的质量控制目的。第三,接口复杂。由于核电的配套很多,造成核电施工技术比较多,参建单位数量也很多,因此需要进行很多协调与组织性接口。

4核电工程建设期间防异物管理探讨

4.1防异物管理程序体系

参考WANO导则,结合现有的防异物管理程序,红沿河基地防异物管理的程序体系。以《防止异物进入系统和设备管理导则》作为防异物管理总则,具体对应系统和设备的检修则参照相应的执行程序。

4.2防异物管理组织机构

防异物管理组织机构分为红沿河基地防异物管理小组和单次大修期间的防异物管理监督小组,分别负责红沿河基地的整体防异物管理和单次大修期间的防异物管理。

4.3防异物风险管理区域识别与分类

防异物小组根据检修工作安排、重大开口作业风险点识别出防异物管理I级区域、防异物管理II级区域,其它涉及开口作业点默认为防异物管理III级区域。

防异物管理I级区域:根据当次大修的开口设备检修工作安排,以及系统的防异物敏感程度,当RX20米区域,主泵维修区域,ASG泵检修区域,柴油机检修区域,汽轮机检修区域,发电机检修区域,主变检修区域,凝汽器检修区域,发电机氢冷器检修区域,GST系统维修区域,发电机转子检修区域,汽轮机转子检修区域有检修作业时,应当设立为该次大修的防异物管理I级区域。针对这些区域应提前制作并在大修开口作业期间在检修隔离区门口张挂防异物风险警示牌。针对检修隔离区或容器有多个入口时,应制作多个防异物管理警示牌悬挂(如汽轮发电机隔离区有东门和西门,应分别张挂警示牌;凝汽器检修区域有汽侧人孔门和海水侧人孔门,应分别张挂警示牌)。

其它一回路相关的阀门、管道开口作业,6.6kV及以上的电气开关打开检查时,风险控制按照防异物管理I级区域进行管理。

防异物管理II级区域:根据当次大修的开口设备检修工作安排,以及系统的防异物敏感程度,将常规岛的容器开口作业区域(主要包含ADG、ABP、AHP、GSS汽水分离器等大型容器开口作业,GSS*BA等不涉及容器内部作业的小型容器不在此列),设立为该次大修的防异物管理II级区域。

针对这些区域应提前制作并在大修开口作业期间在容器开口处张挂防异物风险警示牌。针对容器有多个入口时,应制作多个防异物管理警示牌悬挂。

其它二回路相关的阀门、管道开口作业,6.6kV以下的电气开关打开检查时,风险控制按照防异物管理II级区域进行管理。

防异物管理III级区域:其它涉及开口作业的工作点为防异物管理III级区域。

5异物事件的分级管理

5.1异物事件的分级办法

参考WANO卓越防异物导则对异物事件的管理办法,主要从发现异物的系统、事件的影响、异物处理的隔离要求、处理结果等几个维度对异物事件进行评级,根据事件分级结果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对异物事件进行评级时,主要从发现异物的系统、事件的影响、异物处理的隔离要求、处理结果等几个维度进行评价,分别采取不同的加权系数,最后累计四项指标的得分之和作为对事件分级的依据。

异物事件的最终得分情况为:

P=Σ(单项指标得分*加权系数)

5.2异物事件的处理原则

针对不同等级的异物事件,制定了不同的处理原则以便集中资源,对重大的异物事件进行更有效的处理,对重大异物风险区域进行更为有效的管控。

5.3异物事件的反馈

关于异物事件的反馈,要特别关注异物一级事件的反馈以及有潜在可能发展为异物一级事件的异物二级事件的反馈,避免类似事件的重发。

针对这两种类型的事件,必须从原因、检查方案、措施等方面进行重点反馈,并制定相应的反馈行动。异物一/二级事件的责任单位,需编写异物事件分析反馈单,交由防异物管理小组存档。

6防异物管理作业现场控制原则

①工作人员应该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事先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并采取防止异物进入系统和设备的必要措施;

②对于有异物落入风险的工作步骤,QC人员必须按照要求在相应步骤设置QC检查点进行现场防异物措施的检查,对于有专门防异物控制单的工作,QC可按照控制单的内容进行检查和签字;

③异物控制的方法主要是控制设备和系统的开口时间以及进入作业区的人员和物品的数量;

④为保护开口的设备或系统防止异物进入而采取的控制措施水平,应与维修活动的具体情况,所涉及的设备或系统以及设备开口的尺寸和方向相一致;

⑤对于较大型的检修活动。如反应堆换料、发电机、励磁机和汽轮机检修、大型容器的开孔检查等,需要建立封闭隔离控制区,并指定专人负责该作业控制区的人员和物品进出,同时进入人员的着装应保证没有遗落纽扣或其它饰物的可能;

⑥较小型的检修作业。如阀门、泵、管道等的解体检修,一般要求对设备拆除后留下的开口有相应的封堵措施,以防止异物进入;

⑦建立并严格执行人员和物品进出作业控制区的登记制度。

7结束语

通过对核电工程建设期间防异物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理想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对其多项影响因素与关键环节的充分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既有优势资源与条件,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王琳.核电工程项目全面进度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1):60-62.

[2]肖泳.浅析核电工程建设中的项目管理方法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21):88-89.

[3]丁维民,何志伟.AP1000核电建设成品保护管理[J].核安全.2017(0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