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分析

关祖斌

(四川省德阳罗江区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500)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并进行分型研究,以针对不同的型进行优化治疗。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两年间以MRI确诊的172例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并进行分型。结果:172例患者共累及终板278个,其中累及单个终板18例,累及多个终板154例。Modic分型,其中Ⅰ型退变86个,Ⅱ型退变147个,Ⅲ型退变42个。278个受累终板中,腰1-骶1均有累及。结论:在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诊断中应用MRI效果良好,可清晰显示,较易进行分型,对此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MRI;分型;腰椎终板骨软骨炎;指导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069-01

腰椎退变中的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以及韧带肥厚等在临床非常常见,但常伴发于腰椎间盘退变中的终板骨软骨炎较少被重视。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本病才逐渐为临床所重视,椎体终板骨软骨炎为无菌性炎症,可造成下腰部的疼痛[1]。对于此疾病需要进行及早进行准确的诊断,以便于制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充分发挥疗效。为提高本病的影像学MRI的诊断对治疗的支持率,本文选取172例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MRI资料,经MRI的分型,对MRI特征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为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提供正确及时的诊断依据支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两年间经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患者,共172例,其中,男66例,女106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4.45岁;172例患者均有腰骶部疼痛,28例伴有下肢麻木、放射性钝痛,17例有间歇性跛行、活动受限的症状。

1.2仪器与方法

全部病例均使用荷兰飞利浦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全部患者均行矢状面T1WI及T2WI常规、T2WI抑脂扫描。轴位进行T2WI扫描,部分患者视情况进行横断位T2WI抑脂扫描。

扫描参数:矢状位T1WI,使用自旋回波序列;矢状位与横断位T2WI,使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矢状位抑脂T2WI使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层间距1mm,层厚4mm;扫描矩阵256mm×256mm,视野100cm。

1.3Modic退变分型

Ⅰ型退变:终板与终板下骨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在T2WI表现为高信号,提示存在水肿,同时合并显微骨折现象。Ⅱ型退变:终板与终板下骨在T1WI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表现为与正常骨髓相等或略高的信号,提示存在骨髓脂肪变性,抑或是缺血坏死。Ⅲ型退变:均为低信号,提示存在骨硬化[2]。

2.结果

172例患者累及278个终板,18例累及单个终板,154例累及多个终板。Modic分型,其中Ⅰ型退变86个,Ⅱ型退变147个,Ⅲ型退变42个。278个受累终板中,腰1-骶1均有累及。其中以腰4-5、腰5-骶1椎间隙相对缘最为多发。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退变、腰椎骨质增生。

3.讨论

终板骨软骨炎一般是腰椎间盘退变的伴发疾病,是引起下腰痛的原因之一。终板软骨炎表现为软骨终板模糊、变薄、信号异常,同时可进一步累积软骨下骨髓质形成横行带状、小片絮状或弧形斑片状异常信号,Modic分型就是以上述影像为基础形成的。该分型在临床应用成熟,广泛。

研究证实,软骨终板的退变与椎间盘的退变两者存在紧密关联[3]。随着年龄的升高,软骨终板会出现一系列退行性变,进而引起渗透性降低,使髓核中的水分无法保持住,会不断减少,从而导致变性的发生。组织学上软骨终板发生相应变化,主要有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减少,终板变薄甚至中断或消失。出现变性的椎间盘会引起软骨终板和周围的椎体血管出现显著增殖的情况。使用MRI进行检查,会发现其出现软骨终板变得较薄、模糊的影像表现,同时呈线状或者条带状的异常信号。

众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MRI能够清楚地展现出脊柱图像,对腰椎间盘退变合并终板骨软骨炎进行扫描,会将病变部位清晰明确地展现。为此,可以较容易根据发现的异常信号准确诊断。不仅如此,基于对病变的准确的Modic分型,我们可以对不同的Modic分型的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针对性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本研究中,Modic分型分析显示:水肿是Ⅰ型退变发生的病理改变,同时合并显微骨折现象;骨髓脂肪变性或者缺血坏死是Ⅱ型退变发生的病理改变;而Ⅲ型则为骨硬化。进行分型后就能够根据类型差异对其病理变化的类型进行判断,以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有助于疾病的治疗[4]。本组资料显示,172例患者共累及终板278个,其中累及单个终板18例,累及多个终板154例。Modic分型,其中Ⅰ型退变86个,Ⅱ型退变147个,Ⅲ型退变42个。不仅达到准确分型的目的,还可更为全面地掌握病变的范围、程度,也能更好地支持准确和疗效良好的治疗策略的制定。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278个受累终板中,腰1-骶1均有累及,这清楚地表明,终板的炎症与腰椎间盘退变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而在终板炎症与腰椎间盘退变发病的密切关系中,腰1和骶1的终板炎在与腰椎间盘退变发生的关系中权重最大,其防治值得重视。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采用MRI检查可以清晰展现其影像学特点,并可根据MRI的Modic分型,为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提供正确及时的诊断依据支持。

【参考文献】

[1]汪大武,张子林,殷文兵,等.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强MRI表现[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0,27(4):32-34.

[2]陈建宇,刘庆余,梁碧玲,等.椎间盘源性下腰痛MRI和椎间盘造影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8):871-876.

[3]陈小余,宋学文,肖红.114例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诊断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8):2845-2847.

[4]高元桂,蔡幼锉,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2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