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吴红霞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暨蔡甸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4301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另外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睡眠、神经功能及量表评分变化的差异。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及NFD、FMA及M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一定程度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睡眠状态,促进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颅脑外伤;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277-02

颅脑损伤患者在经历了病痛的折磨与治疗后,常会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睡眠障碍;此外,患者由于存在脑神经损伤,往往还会存在一定功能障碍。如何改善颅脑损伤的幸存患者的功能障碍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已经变为临床上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1]。本研究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0例,平均年龄(41.5±5.6)岁,男48例,女42例。患者均经MRI和CT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指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脑外科手术,以及营养神经、降颅压、对症治疗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1.2.1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术后个体情况给以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进行健康宣教,讲述疾病治疗及预后情况。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切实落实康复训练各项要求,保持良好心态。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疏导支持,始终贯穿于整个疗程中,使患者维持良好的情绪后主动配合训练。

1.2.2体位护理严密监测患者个体情况,待神志明显好转、头晕减轻后,指导患者进行体位适应,逐渐适应卧位、低位/高位半卧位、坐位、立位、日常行走体位。若发生不适或头痛加剧等情况,令患者绝对卧床后重新进行体位的适应。

1.2.3睡眠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及空气清新,湿度适宜,减少病房周遭的噪音,减少影响患者睡眠的各种不良因素,为其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另外培养患者的睡眠习惯,按时定点睡眠,睡前泡脚,改善血液循环等。

1.2.4康复训练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被动活动关节、翻身起坐训练、肢体的摆放、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以及进食、洗漱、衣物穿脱等ADL训练。每天进行关节活动3次,进行肢体按摩3次(按远心端到近心端、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的手法,20min/次)。

1.2.5认知行为干预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定期谈话(病房内或电话访谈,2次/周)了解患者的生理反应及个人情绪状态,帮助患者识别自动思维,确定引起的情绪状况;帮助患者识别错误的认知以及思维理念,了解其带来的不良影响;重新构建合理的认知,增强新的积极信念;教授患者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及放松训练等具体心理干预技术。

1.3观察指标

在入院时及3个月后(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观察指标包括睡眠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MBI)。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值标准差描述,t检验分析,率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指标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颅脑外伤通常是由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的损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工具的普及,交通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颅脑损伤已成为临床脑科常见的一种疾病[2]。由于疾病的位置较为特殊,治疗后患者往往会发生功能障碍。患者在长期卧床之后,其心肌收缩和血管反应都有所降低;还有患者会发生焦虑、失眠、睡眠质量下降等情况,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3]。因此,探讨对颅脑外伤术后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研究采用了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睡眠环境护理、康复训练、认知行为干预为一体的综合护理干预,并探讨其对于患者康复的效果。有研究表明[4-6],有效的体位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痉挛、加速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可以为患者寻找代偿机能,降低后遗症状,尽早恢复患者的生理与社会功能;针对颅脑外伤患者常存在的认知障碍,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脑损伤以后的行为障碍以及强迫性神经失调症状。治疗后的疼痛会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可以使其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层次上都得到一定的满足,可以减轻患者身体不适,提高其睡眠质量。

综上,我们制订了较为有效的护理措施,开展心理疏导、康复训练,为其创造较好的睡眠环境,帮助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结果显示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且其综合功能得到了一定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染云,孙静,王国权,等.颅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5):41-42.

[2]杨向丽,王毅,陈旭义,等.中重度颅脑外伤睡眠障碍伴发焦虑、抑郁及疼痛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6):721-723.

[3]熊艳,江育英,何淑琴,等.舒适护理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6,37(18):39-41.

[4]顾芳.颅脑外伤患者的优质护理价值[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8):917.

[5]丁蜓.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8):161-162.

[6]孙建琴,王欣玲,罗霞.护理干预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4):63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