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弱视的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小儿弱视的健康教育

韦俊萍邵玉萍于灶英

韦俊萍邵玉萍于灶英(南海区盐步医院五官科广东佛山528247)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弱视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一2010年10月对97例164眼弱视患儿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家属及患儿对小儿弱视健康知识掌握率达96.8%并能主动配合治疗。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儿弱视治疗效果。

【关键词】弱视健康教育视力

【中图分类号】R77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009-02

小儿弱视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在眼科常见疾病发病率中占3%左右[1]。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关键时期,弱视不仅影响患儿的双眼视觉功能,同时影响着患儿正常生活和身体发育。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抑制,训练黄斑固视及融合功能,矫正斜视,提高视力[2]。它的治疗需要家长、患儿与医生密切配合,因此对弱视患儿及家属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对促进患儿视力提高非常重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97例患儿164眼。97例患儿全部均经过常规眼科检查,眼底无器质性病变,1%阿托品眼膏散瞳每日3次,共3d,然后进行验光,完全矫正屈光不正之后,矫正视力低于0.8者,确诊为弱视的病例。初诊年龄2—12岁,其中按年龄分:年龄2~3岁11例(16眼);4~5岁20例(36眼);6~7岁18例(30眼):8~9岁24例(44眼);10~12岁24例(38眼)。根据全国统一标准,重度弱视:视力≤0.1;中度弱视:视力0.1<视力≤0.3;轻度弱视:视力0.3<视力<0.8;按此方法分类:重度弱视18例,中度弱视40例,轻度弱视39例。按类型分:斜视性弱视28例,屈光性弱视6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9例。

1.2健康教育的方式

1.2.1治疗前

采取个案教育和集体宣教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内容包括视力表的正确辨认,小儿弱视的有关知识等,另外针对每位患儿的视力,治疗目的以及心理状况进行个案辅导。首诊视力检查非常重要,在治疗过程中要经常对视力进行监测,应依照标准严格要求,熟练和正确操作,认真记录。检查患儿视力时一定要准确、客观,对不能识别常用视力表的应改用小儿视力表。因为患儿年龄小,可根据儿童心理与其交谈,取得合作,力争结果准确。例如,患儿会从框上带或从镜框与皮肤之间的空隙中,尤其是鼻侧偷窥。我们使用透气性好、对皮肤无刺激性的医用无纺布做的眼罩套在眼镜上使该眼视觉完全处于封闭(休息)状态,强迫使用弱视眼注视,从而增进弱视眼的视力,取得较好效果;针对特别焦虑,对治疗失去信心的患儿及家属,我们邀请治疗患儿及家属做义务宣教员,让他们介绍亲身经历,使明白弱视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坚持治疗才能收到好效果。

1.2.2治疗中期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我们了解了不同患儿的特点,此阶段,针对患儿心理特点进行护理指导。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差、范围小,根据儿童观察事物的特点来培养其注意力。在治疗过程中注意与患儿亲切交流,选择患儿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语言诱导,培养患儿观察的兴趣,提高注意力。对患儿家长也要做好工作,使其消除顾虑,由于治疗时间长短不一,家长首先要有耐心和信心,才能积极配合患儿进行治疗。儿童弱视治疗具有一个较长过程,过程充满艰苦、单调,反复在一个相同的空间、用相同的方法,容易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致使训练的配合上报难科学规范。为此,我们营造了一个符合儿童心理特性的空间,墙壁悬挂儿童感兴趣的卡通及购买上些有益于兴致的玩具,从而能主动地再次来院训练。

1.2.3治疗后

治疗后患儿视力有提高,患儿及家属渴望进一步了解以后训练的方法,巩固与提高疗效。因此,由主管医师和专职护士集中患儿与家属进行宣教,交待在家坚持训练的注意事项和复诊时间,并耐心回答家属提问,同时发放小儿弱视的健康教育资料。讲解儿童屈光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坚持训练治疗和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在弱视治疗基本治愈后过早停止戴镜、遮盖及训练,易导致弱视的复发。使他们明白要根据眼位,屈光度及视力进展情况及时调整镜片屈光度,并坚持戴镜,戴镜时间越长其有效率越高,同时,必要时,我们采取电话交流方式与患者家属联系,了解患儿在家是否坚持训练,方法是否正确,并一定按时复查。

1.3效果评估方法

由专职护士负责让病人填写“小儿弱视患儿、家属健康教育评估表”。

表一小儿弱视家属健康教育评估表

2结果

从表一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前,患儿及家长中有超过1/3人知道来院治疗目的,不到1/3的知道主动配合医护治疗,20%以下的家长缺乏弱视相关知识及检查知识,更不知家庭训练知识,弱视疗效的反复,复诊时间与内容,饮食与营养对弱视的益处。我们通过对97例164眼弱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治疗后,患儿及家长100%知道来院治疗目的,均能主动配合医护治疗,知道家庭训练知识及重要性,弱视疗效的反复,绝大多数患儿及家长知道复诊时间与内容,弱视相关知识及检查知识,饮食与营养对弱视的益处。患儿及家长对弱视的了解人数从健康教育前的18.2%上升到96.8%。

3讨论

儿童视力的发育过程如果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影响,视功能发展停留在某一阶段,表现为儿童视力低下,临床医生检查找不到器质性病变,验光矫正视力≤0.8,称为弱视[3]。弱视是一种先天性或在患儿视觉过程敏感期的一种眼部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充分,剥夺了黄斑区形成清晰物象的可能,或者由于双眼视觉输入不同从而引起清晰物象和模糊物象竞争引起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4]。而当去除掉异常的视觉环境后,小儿的视细胞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但是这却是一个漫长的恢复过程[5]。

弱视发病率高,病程长,视力恢复慢,易反复,对家庭影响大。在治疗小儿弱视疾病的过程中,家长往往把疾病康复的希望和权利交给医生和护士,极少重视患者自身和家属的潜能,小儿弱视的患儿从治疗到视力恢复需要长期的不断治疗,因此在进行训练前必须进行健康宣教,使之明白尽管弱视训练是在医生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而短期的治疗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许多的训练必须依靠家长的协助,要树立家长对患儿治疗的信心,要求家长对此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视力恢复后就松懈下来,配合定期复诊,确保长期疗效。我们通过对97例164眼弱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治疗后,患儿及家长100%知道来院治疗目的,均能主动配合医护治疗,知道家庭训练知识及重要性,弱视疗效的反复,绝大多数患儿及家长知道复诊时间与内容,弱视相关知识及检查知识,饮食与营养对弱视的益处。患儿及家长对弱视的了解人数从健康教育前的18.2%上升到96.8%,从而为疾病长期康复治疗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江茂松.小儿弱视的临床治疗体会,中外医学研究,2010,8(8):42

[2]于莉莉,张丽艳,董运华.小儿弱视治疗的主动干预三步法,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5):51-52

[3]唐九丰.小儿弱视的健康教育,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2-3:73-74

[4]崔俐.综合疗法治疗弱视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基层医药,2004,1l(7):806—807

[5]刘延萍,常佩香.小儿弱视的临床治疗观察,吉林医学,2010,3l(28):4919-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