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效果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效果与体会

严秋永黄清如陈韶如张志琼

严秋永黄清如陈韶如张志琼(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福建福州350008)

摘要:目的总结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效果与体会。方法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入的74例精神科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及接受风险管理的观察组各37例,对两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8.11%,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安全

精神科患者普遍存在着认知或者是情感障碍,尤其是疾病发作时往往会作出自残或攻击他人的行为,使得护理安全大幅降低,不仅影响患者康复,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前紧张的护患对立形势,提高护理安全成为当务之急。风险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其核心内容包括对风险量度、评估以及应变,从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由此所致的损失[1]。为探寻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配对比较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入的74例精神科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及接受风险管理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3例;病症类型:精神分裂症28例、躁狂症9例;病程时间6个月~3年,平均病程(1.27±0.13)年。观察组中男25例、女12例;病症类型:精神分裂症27例、躁狂症10例;病程时间5个月~3年,平均病程(1.29±0.11)年。纳入标准:(1)均为精神科患者;(2)非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排除标准:(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2)患者和(或)家属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分组比对。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按照精神科护理常规执行。

观察组接受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构建风险管理小组。指定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师为组长,6名护师或护士为组员,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并全面负责护理管理工作。在护理前由组长对所有组员开展职业技能再教育培训,确保后者均如实掌握相应内容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2)风险监管。根据精神科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三级风险管理制度,对于一般风险者可按精神科护理常规执行护理管理,中重度风险者强化查房及巡视次数,如实交接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风险事件相关的预防措施,即:具有暴力或自残倾向,潜在攻击行为的精神科患者,小组成员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下采用约束性保护措施限制其活动范围,避免引发护理风险时间。情绪不稳定者增加查房次数,缩短查房间隔并准确交接相应信息,提高风险管理级别并予以重点关注。(3)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有预见性的处置预案,包括防止精神科患者伤人毁物、自伤自残、外逃等,积极践行《卫生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由组长随机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4)推行安全教育。在患者病情稳定或发作间歇期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展开沟通交流,将风险管理的目的、措施、患者及家属配合的重要性明确告知,并动员患者家属参与到照护工作中,提高二者互动交流频率,促进安全教育知识的正迁移。日常照护中将具有危险性的物品、器械等妥善处置。精神科药物需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服用,切忌盲目增减或停用。

1.3观察指标

选取风险事件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包括跌倒、伤人毁物、外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8.11%,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讨论

相较于其他科室患者,精神科患者普遍缺乏自控能力,思维意识时长处于混乱状态,在住院期间难免会引发一系列风险,如:伤人毁物、自伤自残、外逃等,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既往精神科实施的护理常规并未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机械性执行医嘱之下风险事件屡屡发生,给患者自身、家庭、科室均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性、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成为当务之急。

对于精神科护理而言,风险管理需要着眼于当下,充分考虑患者实际情况以及风险事件类型,继而以前瞻性和预见性思维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系数,控制由此所致的危害程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实施风险管理,跌倒、伤人毁物、外逃各出现1例,护理风险发生率8.11%,同期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跌倒3例、伤人毁物2例、外逃2例,护理风险发生率18.92%,二者护理风险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更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结果可知,在此次研究中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护理安全性大幅提高。此外,本次研究亦对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内容如下:首先,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连贯性的管理过程,要想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性,就必须组建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小组并由组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确保患者享受到连贯的、系统性的护理管理[2]。其次,风险预测、风险识别、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尤其是风险预测直接关系到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所以在风险管理实施前做好风险预测工作尤为重要[3]。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美莲,钟文凯,谭菜军,等.《澳新4360标准》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8,25(02):18-20.

[2]袁焕英.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7):108-109.

[3]陈美玲,苏圆圆.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