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的中医外科分期治疗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外科分期治疗思路

李北生

李北生(广西岑溪市中医医院广西梧州543200)

【摘要】目的研究泌尿系结石的分期治疗特征。方法以泌尿系结石的合并症及泌尿系结石的病理学改变进行综合,按中医辨证总结出6种特征分类,参考临床进行总结。结果临床辨治泌尿系结石符合前述病程分类。结论泌尿系结石可用中医外科方法分期论治。

【关键词】中医外科泌尿系结石组织学病程分期治疗思路

【中图分类号】R6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040-02

泌尿系结石(尿石症)是以泌尿系异物形成为特征,导致排石、梗阻(积水、穿孔)、异物存留以至肾脏衰竭为基本的病理过程的疾病。中医外科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有初起宜宣通清利,日久则配合补肾活血、行气导滞之剂的分期治疗的简略论述[1]。临床治疗上有发作期和相对静止期的分法[2],较为符合尿石症的病理发展过程。而急性期、溶石期、排石期和善后期[3]分法较为全面。结石绞痛发作期和缓解期[4]的分法则具有易于操作的动态特点。病程的长短、结石的大小和系统功能的正常与否,都应该作为分期的参考。而泌尿系结石临床发病与以下多种因素有关。

1.粘膜受损:如长期留置导尿所致结石,或伴有支气管炎、胃炎伴发的结石等。

2.水液失衡:水电解质紊乱,尿淤积,长期卧床废用性脱钙,草酸钙、磷酸盐结石,痛风,慢乙肝,汗出过多原因所致的结石。

3.肌组织病变:伴发于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子宫腺肌症、肠易激惹综合症、胆石症等。

4.结缔组织病变:由SLE,鼻中隔偏曲、颈椎间盘突出、脾肿大等所伴发。

5.神经组织病变:如合并于脑梗死、脑出血等。

6.生殖系统影响:如妊娠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等。

泌尿系结石临床大体病理表现为泌尿系梗阻和并发感染,以及因结石摩擦损伤粘膜出血、粘膜表面炎症脓苔附着、局部肉芽组织明显增生炎性狭窄、结石呈种植样附着和嵌顿处疤痕化等等。其演变就组织学层面来说是泌尿系由内层粘膜受损、感染,流体力学改变,肌组织痉挛、增生性炎以至外膜反应性炎症、全系统功能衰竭的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病变的结果。

基于整体的证型诊断和基于系统划分出来的解剖学(病理)诊断可以并行相参,揭示疾病本质继而增进疗效[5]。因此中医辨证论治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分型论治。泌尿系结石一般分为湿热蕴结、气血瘀滞和肾气不足等证型。[6]中医外科方法总结泌尿系结石证型诊断的分期,是以异物形成和排出为特点,与初起、蕴脓、溃后有相似之处。先从组织学相类的角度总结泌尿系结石的局部病理的证候分型:

1.临床见结石尿血,小便难尿涩痛,尿涩不畅,突发小便中断,头痛发热,汗出,恶寒恶风,咳嗽,烦躁,呕逆,恶心呕吐,厌食食少,腹满微喘或短气,剑突下不适,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口干咽烂,下利,外感诱发,脉浮而弱或浮紧,尿潜血者为外感湿邪型。

2.见结石排尿改变,小便涩少混赤,腰腹胀痛钝痛,尿频尿急尿痛,口干欲饮,口苦咽干,发热恶寒,腹痛腹满微喘,短气,胁下及心痛,眼睑面部浮肿,下肢汗出,消瘦,脉紧或脉弦浮大,舌红苔黄厚腻,腰及输尿管行程区叩痛,肾及输尿管积液者为湿热蕴结型。

3.以胀垂为特征。胀痛或绞痛剧痛,向会阴放射,耳鸣,两耳听力下降,目赤,胸中满而烦,惊悸,心悸,改变体位如下蹲时疼痛加剧,大便不畅,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弦或弦数者为气滞血瘀型。

4.有躯体功能障碍,四肢烦疼;乏力短气,食少便溏,贫血心悸头晕,腰痛隐隐,时有缓解,舌淡苔剥,脉弱,或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气血亏损型。

5.结石以疼痛为特征,或腹痛(中腹或下腹),或腰痛,或腰腹侧痛,或腰冷痛,或腹股沟区疼痛,或睾丸疼痛,或会阴疼痛,或龟头辣痛。失眠不眠,多梦神疲头昏,困倦不已,结石日久,肾功受损、衰竭,舌淤苔厚,脉微细或脉阳微阴浮为邪陷少阴型。

6.早泄,夜尿多,腰酸腿软,心烦失眠,或尿频尿多,四肢不温,舌萎苔少,脉沉细弱者为肾水不足型。

试以案例予以说明:

冼某,男,19岁。2011年5月27日就诊。腰痛半天,余无特殊,脉双弦,苔薄黄,B超示:双肾小结石。辨证:尿石症:外感湿邪。处方: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阿胶烊化10g金钱草15g滑石10g栀子10g,外加消旋山莨菪碱片5mg、五淋化石胶囊5丸,日三次,4天。31日复诊,肾区叩痛,脉左寸沉,苔白腻。热邪去,气滞。上方去滑石、栀子,加桂枝、郁金、鸡内金各10g,再予7天。6月7日就诊,小便涩痛,腰叩痛,脉右弦,苔薄白,气滞阴伤。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金钱草15g生地黄6g栀子5g石韦10g枳壳10g,外加阿莫西林胶囊0.5g、消旋山莨菪碱片5mg、五淋化石胶囊5丸,日三次。6月13日四诊,腰不痛,B超示:右肾结石,脉右寸沉,苔腻。辨证:左肾结石已消,仍见水湿为患伴阴伤,处方:仍以五苓散加生地黄10g、鸡内金10g、金钱草15g在院外自行取药,拟予十天。7月4日五诊,右肾绞痛,不可名状,中药以上方加北沙参、石斛各10g,西药改左氧氟沙星0.2、消旋山莨菪碱片5mg、五淋化石胶囊5丸,日三次。至7月8日右腰痛,复查B超:右肾结石6*5mm,邪陷少阴,但患者要求只用成药,故仅与五淋化石胶囊5丸,日三次;至7月13日排出结石,腰无疼痛。患者因故于2013年3月17日复查B超,未见结石。痊愈。

此是按辨证用药角度进行治疗:湿邪初起,清利;气滞,行气导滞;阴虚则补阴。因此,宣通清利在系统功能良好的早期出现的外感湿邪,治疗上可选:桂枝、杏仁、甘遂、浮萍等;湿热蕴结型治疗上酌选:金钱草、柴胡,治疗类似于“消法”(溶石)。中期气滞血瘀证,治疗上当选:石韦、琥珀、川楝子、延胡索、王不留行等;气血亏损的治疗酌选:阿胶、熟地黄、当归、炮山甲等,以(补)托为主,属“托法”(排石)。后期久病入血,久病及肾,邪陷少阴:则选: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等,至肾水不足应选:山药、山茱萸、熟地黄、丹皮、泽泻、菟丝子等,以“补法”调整脏腑机能,继而达到“消”或“补托”的效果。“消”、“托”、“补”三法在泌尿系结石的病程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因此,按泌尿系结石的分期特征,初期力主消法溶石,中期当以托法排石,后期则应与补法调整脏腑机能予以补托。从中医外科内治“消托补”的基本规律,适用于泌尿系结石的分期治疗。

参考文献

[1,3,6]李曰庆主编.中医外科学.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68-270.

[2]梁钢,黄灿媛,马勇等.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观察.广西中医药,1999,22(4):12.

[3]姜崇智.辨证分期治疗泌尿系结石.光明中医,2010,25(1):105.

[4]曾汉阳.碎石汤分期辨治泌尿系结石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11,33(8):52.

[5]李北生.中医外科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的具体应用.中外健康文摘,2009,39(9):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