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渗出性多形性红斑18例临床分析

/ 1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渗出性多形性红斑18例临床分析

谭玉霞

谭玉霞(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山东淄博255029)

【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1-0100-02

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严重者称为琼—斯综合征)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以皮肤、粘膜多样化表现为其特征。本院儿科病房自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18例典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病例,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丙球)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来源于本院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儿科住院患儿,年龄8个月至7岁,3岁以内8例,男10例,女8例,其中轻型12例,重型6例(符合琼—斯综合征诊断标准)。发病2天内就诊者16例,3天2例。主要临床表现:(1)发热13例,体温在37.5-40℃之间,无发热5例。(2)皮肤损害及皮疹分布规律:其中有12例轻型病例仅表现为身体各个部位不规则红斑、丘疹、疱疹,以手足背、臀及下肢的伸侧、颜面和颈部多见,6例重型病例表现为唇间、口腔、外阴粘膜、结膜等粘膜红肿、溃烂,皮肤大片红斑,表皮坏死剥脱现象,四肢、躯干均有分布。(3)内脏受损表现:①肾损害:全部6例重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证据,尿常规:红细胞(+),蛋白(+),白细胞少许;②心肌损害:5例心动过速,心电图S-T段改变,T波低平,心肌酶升高;③消化道损害:8例有不同程度腹泻黄稀水便,大便常规红细胞0-5个/HP,白细胞0-3个/HP;④血常规:白细胞总数4.0-10.0×109/L11例,中性粒细胞40-60%,7例白细胞总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60%。

2治疗

2.1控制炎症反应、抑制过度免疫丙球400mg/kg·d静点2-5天,重症者可1g/kg·d静点2天,地塞米松0.2-0.5mg/kg·d静点2-5天。

2.2防治感染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静脉滴注3-7天。

2.3补液对症治疗补充维生素C、钙剂等,保证热量及热卡。

2.4皮肤粘膜处理加强护理,注意皮肤、口腔、眼部的卫生,口腔粘膜予中药口腔护理,皮肤及粘膜破损处涂以龙胆紫溶液。

3治疗效果

(1)14例第2天皮肤粘膜病变静止,4例第5天皮肤粘膜病变静止。(2)体温正常:10例第2天恢复正常,3例第3天恢复正常。(3)内脏损害控制:①尿常规4天恢复正常4例,7天恢复正常2例;②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3天2例,7天3例;③腹泻停止均在3天以内。平均住院5.4天。随诊半年,全部病例无遗留损害。

4讨论

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发生于有过敏体质的患儿。反应原可能为支原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或药物及食物等。轻型可仅表现为皮肤粘膜损害或低、中度热及伴咽痛、头痛、腹痛腹泻或便秘等非特异性表现,重症病例内脏器官、心、肺、脑、肾等也可累及。迅速控制病情进展,防止后遗症是治疗的关键,本治疗方案用静脉丙球为主要治疗药物,其病变控制时间、内脏损害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达到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