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王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王刚

王刚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天津市300000

摘要:一直以来,中国建筑产业为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装配式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向,装配式建筑是传统建筑转型升级的“载体”,标准化的图纸设计、工厂化的构件生产、装配化的现场施工、土建装饰一体化、全过程管理信息化将成为推动建造方式创新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1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最早期可以被记录的装配式建筑,应该是16世纪早期美洲移民所采用的简易木质建筑。将人力物力集中起来,集体伐木,将所需的木材准备就绪后,便只需要少量的劳动力即可完成剩余的所有步骤,快速拼装房屋。虽然当时所用的材料及各项工程的复杂度远不如现今建筑发展的程度,但是其原理与宗旨是一致的。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战争的原因,大量房屋被破坏,百姓流离失所,住房荒的问题出现在了大部分被战火蔓延的地区,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建设成为了那时的主要要求,装配式也在那时再一次被推广,延续至今。在此期间各国的建筑学家可谓是百花齐放,例如日本的住宅公团研发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法,以及预应力在预制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研发,美国也在采用柔性连接节点的预制预应力抗震结构体系中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并成功应用到预制装配混凝土建筑工程中,耳熟能详的“构造逻辑系统”G5软件系统则是在此期间由法国编制而成极大程度上辅助建筑工业化发展。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

2.1可应用建筑信息化模型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这么说真正让装配式混凝土施工走入人们生活的是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加入科技力量的装配式建筑,更显得如虎添翼,BIM(建筑信息化模型)的可视化技术更是将偌大的一栋楼解剖于人们的眼前。将三维数字技术作为基础,在此之上增加时间参数,可以模拟一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同时,

BIM的协同设计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往难以避免的问题,比如因图纸宽泛、现场施工不明确等问题。将传统的线条绘图转向构件布置,从单纯的几何表现转向全信息模型集成,这样的改变带来的利处是显而易见的。通过BIM的参数化设计可以实现在图纸与模型一处更新,处处更新。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失误,视觉协同和碰撞协调更是增强了设计项目的可施工性。

2.2环境负荷低

因工作方式不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减少大部分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就是从工程步骤上减少的也是与传统手工建筑根本上的不同。同样采用小天城的数据,在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与同体积大小的建筑相比,减少了12000吨。至于尘土方面的话,其中的差距更是难以计量,由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所用的大部分预制构件都可以在工厂内完成生产,减少了现场作业的工作量,使得生产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大量减少,与此同时,在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以及堆放等过程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可以大量地减少扬尘污染。另外一个问题,噪音问题。在装配式建筑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传统建筑中使用的大多为空心楼板,而装配式建筑中更多的则是叠合老板。它是在预制楼板的基础上再现浇一层混凝土楼板,从而形成实心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在隔音标准上,不仅与现浇楼板一致,而且平整度好、节约模板、方便施工。在内隔墙方面,通常的话是采用轻质条板,轻质条板本身就具有非常优越的隔音性。可以看出,在环境保护方面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依旧是远胜于传统手工建筑。

2.3建筑工业化生产

建筑工业化生产可以说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最为突出的一个重点。各个构件可以由预制加工厂批量生产,避免了不良天气,恶劣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也确保了产品质量高而稳定(温度,湿度,由专业人员使用标准化模板,熟练操作各项步骤使得产品的质量优于现场制作,构件质量得到保证,这将有效地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减少混凝土开裂、鼓胀、渗水等建筑质量缺陷。一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快速运到施工地点,只需在节点连接处采用现场浇筑,有效缩短了工期。而且,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可以与现场施工同步进行,如在施工地基与基础时就可同时预制墙面、楼面等,等到施工时只需要将已经预制好的建筑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少量的现场作业将各个构件拼装起来即可。不仅有效避免了现场施工因天气恶劣等原因而长期停工导致运营亏损的情况。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3.1质量控制原则

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需要在开始施工前做好质量控制。所以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人员应该提前做好计划,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制定解决方案,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进度完整。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整个流程进行质量控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主要是以构配件的运输、存储、检测、安装为主的施工过程,所以各环节都必须有相关专业人才进行施工质量的把控,提高人力和设备使用效率,保证各工序的进度和质量。在施工完毕后,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所发现的问题和方法及时总结,并记录在案,为之后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提供经验和资料。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这方面的资料和案例比较少,所以,要从长远考虑,为了之后施工的难易度和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施工中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时记录,施工完毕后及时总结方法。

3.2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在施工的准备阶段中,针对构配件供应方面,应对生产商的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把控,在出厂前对配构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每一个配构件都能达到施工所需标准,而对于不合格的配构件应及时处理。其次在施工方选择材料之前,应该与项目所需配构件的性能进行比对,并与材料生产商签订供应合同,其中要标明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后的解决方法。在材料的运输过程中应该制定好材料的运输方案,避免材料产生损耗,给施工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在正式施工前,还需要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工程标准的培训,明确相关人员的分工及施工方向,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认真按照配件连接工序和方案执行。不仅如此,还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图纸和常规建筑施工图纸进行区别,在施工前为提高后续的施工效率奠定了基础。

3.3坚持内外管控并行

在实际施工中要对装配式施工的配件材料和设计问题进行严格控制,为了避免这两项问题给施工带来的影响,施工方需要和设计方、生产商、配送方等项目参与者共同执行相关规定。首先要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前起草并签订合同,利用合同的法律性制约各方在建筑施工中的权利与义务。其次,施工方还要对人员流动和设备养护进行内部管控,避免因管理问题造成的损失。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应用离不开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只有强化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做好工程中质量问题的总结和研究,才可以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控制好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未来此类工程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崔媛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

[2]王树中.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8(05):27+30.

[3]李劼.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类钢结构化施工工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9):79.

[4]唐雪梅,詹耀裕,吴子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类钢结构化施工工艺[J].混凝土世界,2018(03):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