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粘液癌临床病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乳腺粘液癌临床病理分析

黄书亮张红莺韩惦梅王晓童

黄书亮张红莺韩惦梅王晓童(南京市中医院病理科江苏南京210001)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粘液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3例乳腺粘液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3例女性患者年龄43~81岁,中位年龄62岁,临床表现均为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镜下大片粘液弥散在间质中,形成粘液湖,粘液湖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粘液中漂浮着小簇癌细胞,癌细胞排列呈腺管状或乳头状,呈圆形、卵圆形,胞浆嗜酸性,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3例ER、E-cadherin均阳性,CK5/6均阴性,2例Syn阳性,1例PR、HER-2、CgA阳性。结论乳腺粘液癌生长缓慢、转移率低、预后较好,及时诊断及治疗仍是保证其疗效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乳腺粘液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乳腺粘液癌(mucinouscarcinom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在临床上较少见,与其它类型的乳腺癌相比预后较好。本院新近收治3例乳腺粘液癌,现将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3例乳腺粘液癌标本均为南京市中医院2011年-2012年2月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2方法所有标本经常规4%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5μm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二步法,高温高压抗原修复,DAB显色。一抗ER、PR、HER-2、CK5/6、E-cadherin、Syn、CgA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结果判断:根据光镜下肿瘤细胞的胞核、胞质或胞膜上呈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对照:根据组织内部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进行。

结果

1临床资料本组3例均为女性,年龄43~81岁,中位年龄62岁。患者均为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而就诊,肿块2例位于外上象限、1例位于外下象限,快速病理或活检提示浸润性乳腺粘液癌后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常规化疗。

2病理学检查巨检:肿物呈结节状,直径2~5cm,切面实性,灰白灰黄色,局部胶冻状,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光镜观察:镜下可见到大片粘液弥散在间质中,形成粘液湖,粘液湖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粘液中漂浮着小簇癌细胞,癌细胞排列呈腺管状或乳头状(图1)。癌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少量嗜酸性,胞浆少,少部分含有小滴状粘液空泡,胞核圆形、卵圆形,深染,核分裂象少见(图2)。3例根治标本均未见腋下淋巴结转移。

图一(HE×100)图二(HE×400)

3免疫组化本组3例均做免疫组化,免疫表型结果见表一。

表一三例乳腺粘液癌免疫组化结果

讨论

乳腺粘液癌又称乳腺粘液腺癌、粘液样癌、胶样癌,其特征为巨检及组织学均可见细胞外上皮性粘液。乳腺粘液癌临床上较少见,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2%[1]。乳腺粘液癌临床发病年龄范围广,有研究认为粘液癌的患者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较普通的浸润癌年长,多超过60岁[2]。乳腺粘液癌的临床表现与与普通型乳腺癌相比无特征性表现,多表现为可触及的包块,少数患者无明显包块而以乳头溢血或溢液为首发症状。患者乳腺X线摄影可见边界尚清楚的叶状包块,局部表面边缘可呈毛刺状。影像学易与良性病变混淆。

乳腺粘液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是癌细胞呈簇状漂浮在粘液湖内。癌细胞簇通常由带有少量嗜酸性胞质的、形态一致的圆形细胞组成。粘液湖间有纤细的纤维间隔。癌细胞蔟的大小和形态常有不同,有时可见腺管样结构,极少数可呈乳头状结构。癌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胞浆嗜酸性,核分裂象少见。粘液湖中的粘液呈粘液蛋白卡红阳性。

Hsu等[3]研究表明乳腺粘液癌的ER阳性率达到90.9%,远高于浸润性导管癌的26.9%;而HER-2阳性为0,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的38.1%。也有文献报道[4]乳腺粘液癌的HER-2阳性率可达25%。本组病例ER阳性率达100%而HER-2阳性率仅为33%,与文献报道相似。Sapino等[5]认为向产生粘液的方向分化,提示有神经内分泌癌的可能或有神经内分泌分化。本组病例中Syn有2例阳性,CgA有1例阳性,提示有神经内分泌分化。这些免疫组化指标不仅显示了粘液癌自身良好的预后趋势,也显示了患者更有机会应用内分泌治疗。

乳腺粘液癌易与粘液样纤维腺瘤和粘液囊肿样病变相混淆[6]。纤维腺瘤具有受压的空腔,内衬上皮和肌上皮细胞,此外,粘液样间质中有肥大细胞浸润等特点。粘液囊肿样病变在粘液湖中漂浮的细胞呈条状,存在肌上皮细胞,此为良性本质的重要线索;而粘液癌组织中,细胞簇为纯上皮细胞成分,缺乏肌上皮,所以不难鉴别。

根治切除并辅以必要的化疗被认为是乳腺粘液癌的最好的治疗方法[7]。经过积极治疗后,乳腺粘液癌的预后要好于普通型浸润性导管癌。DiSaverio等[2]研究11400例单纯型乳腺粘液癌发现其5年、10年、15年、2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89%、85%和81%,明显高于普通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年、10年、15年、20年的生存率82%、72%、66%和62%。影响乳腺粘液癌的主要影响因素有ER、PR、Her-2阳性表达率,肿瘤的分化程度,是否有腋下淋巴结转移等等。肿瘤细胞密度高常预示肿瘤预后较差。单纯型粘液癌远较混合型粘液癌预后好。

参考文献

[1]MemisA,OzdemirN,PariIdarM,etal.Mucinous(colloid)breastcancer:mammographicandUSfeatureswithhistologiccorrelation[J].EurRadiol,2000,35(1):39-43.

[2]DiSaverioS,GutierrezJ,AvisarE.Arestrospectivereviewwithlongtermfollowupof11,400casesofmucinousbreastcarcinoma[J].BreastCancerResTreat,2008,111(3):541-547.

[3]HsuYH,ShawCK.Expressionofp53,DCC,andHER-2/neuinmucinouscarcinomaofthebreast[J].KaohsiungJMedSci,2005,21(05):197-202.

[4]左敏,陈灼怀,王晓玫.乳腺粘液癌24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4):277-279

[5]SapinoA,RighiL,CassoniP,etal.Expressionoftheneuroendocrinephenotypeincarcinomaofthebreast[J].SeminDiagnPathol.2000,17(2):127—137.

[6]袁静萍,袁修学,夏小丽等.乳腺粘液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附5例)[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0,4(1):60-61.

[7]LanniganAK,GoingJJ,Weiler-MithoE,eral.Mucinousbreastcarcinoma[J].TheBreast,2002,11(3):35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