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肺癌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肺癌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覃玲华

(石门县人民医院湖南常德415300)

摘要:目的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肺癌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4例在我院行肺癌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分为常规组(42例)与干预组(4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麻醉,分别实施常规通气与保护性通气。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情况,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在气管插管后、通气90min后、术后24h、术后72h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麻醉中实施保护性单肺通气,提高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在手术时有效的保护了肺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保护性通气;单肺通气;肺癌;麻醉

前言

单肺通气是一种手术时常用的通气方法,是指对一侧肺经支气管导管通气,其目的为将患侧肺隔离,避免液体分泌物向键侧流入[2]。在对患者行肺癌手术治疗时,单肺通气有助于减少侧肺的损伤,避免发生两肺交叉感染,但在单肺通气时,若灌注无通气肺,容易使血氧分压、氧合指数降低,造成静脉血掺杂,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的生命。随着人们居住环境与生存方式的改变,肺癌的发病率不断的增加,麻醉的使用频率变高,如何提高麻醉效果、降低风险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有研究表明,在肺癌麻醉中行保护性通气有助于提高动脉氧分压,起到保护肺功能的作用[1]。本文将对我院84例行肺癌麻醉患者为对象,探究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肺癌麻醉中的应用价值,现记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84例在我院行肺癌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分为常规组(42例)与干预组(42例)。常规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2例与20例;年龄在36~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1±3.68)岁;最大肿瘤直径1.5-4.2cm,平均为(3.29±0.54)cm。干预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1例与21例;年龄在33~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97±3.26)岁;最大肿瘤直径1.6-4.4cm,平均为(3.54±0.67)cm。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肺叶肿瘤患者,身体条件符合全身麻醉的要求,淋巴结经胸部CT诊断无明显肿大,均知情本次研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认知障碍,肺部、呼吸道感染,胸积液,高血压史,心脏病史等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基础治疗

两组患者在术前的8h应当禁食,在麻醉前,使用硫酸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进行肌肉注射。采用相同的方式对患者行麻醉诱导,使用芬太尼、罗库溴铵、丙泊酚与咪达唑静脉注射,随后将Carlens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与麻醉机相连接。

1.2.2常规组

给予常规组常规通气:

将潮气量设置为10mL/kg。

1.2.3干预组

给予干预组保护性肺通气:

将潮气量设置为8mL/kg,逐渐增加呼气末正压,使其达到10cmH2O。在麻醉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参数设置。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情况,进行分析。

血气情况:以血氧分压、氧合指数为标准,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通气90min后、术后24h、术后72h取桡动脉血液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气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情况,干预组在气管插管后、通气90min后、术后24h、术后72h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表2。

3讨论

肺癌患者在行胸外科手术时,常使用单肺通气进行麻醉操作,避免流入分泌物,促进患者手术治疗,但由于机械通气为非生理性,使用不当时容易引起细胞因子释放,造成肺损伤,严重时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不利于患者的治疗。近年来,临床上提出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以限制潮气量为基础策略[3],促进肺泡适度开放,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肺损伤的发生,同时通过合理的对潮气量进行调整,降低肺部炎症的发生情况,实现对肺部的保护作用,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中干预组在气管插管后、通气90min后、术后24h、术后72h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保护性肺通气有助于提高血氧分压与氧合指数,减少肺损伤,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在肺癌麻醉中实施保护性单肺通气,提高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在手术时有效的保护了肺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壮荣,章海波,祝曙光,等.保护性(单)肺通气在肺癌麻醉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7,(15):2353-2354,2358.

[2]张亚军,郑兰兰,郑琴,等.保护性肺通气联合药物对围术期肺癌患者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6,(5):111-114.

[3]唐玉茹,李会,帅训军,等.保护性肺通气对老年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20):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