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素早期干预家兔烧伤创面瘢痕瘙痒的实验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辣椒素早期干预家兔烧伤创面瘢痕瘙痒的实验观察

易先锋1卢根香2宋春红1钟伟湘1童钟1

易先锋1卢根香2宋春红1钟伟湘1童钟1(1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广东广州510440)(2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432)

【摘要】目的通过辣椒素外用制剂对家兔烧伤创面瘢痕瘙痒的实验观察,以期了解辣椒素对瘢痕瘙痒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3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家兔15只,在家兔背部造成深II度烧伤模型,实验组应用0.025%外用辣椒素,对照组应用0.9%生理盐水。家兔创面上每天涂药三次,待家兔创面愈合后停用药物。两组家兔分别在有烧伤创面的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及创面愈合后的第1天、第14天和第28天取创面组织制作病理切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ubstanceP,SP)P物质。根据一定时间(24小时)内动物的搔抓次数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观察两组家兔创面在愈合后的第1天、第14天及第28天瘢痕瘙痒的情况。结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家兔深Ⅱ°烧伤创面及烧伤愈合后创面组织不同时间点中P物质,结果显示:用药后实验组组织S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1)。实验组家兔创面在愈合后的第1天、第14天及第28天的一定时间(24小时)内的搔抓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差异(P<0.01)。结论辣椒素外用制剂对家兔烧伤创面瘢痕瘙痒有一定的影响,从烧伤创面早期开始用药物进行烧伤瘙痒的干预是一条可以考虑的方法。

【关键词】动物实验烧伤创面瘙痒辣椒素干预

深Ⅱ°及III度烧伤会形成瘢痕组织,这种增生的瘢痕组织临床上大都会有瘙痒的症状,瘢痕瘙痒的机制尚没有完全清楚[1]。课题应用辣椒素在家兔烧伤创面上以了解该药物对烧伤创面瘙痒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及分组

选健康成年家兔30只,体重3.0kg-5.5kg,雌雄不均,动物由南昌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1.2烧伤动物模型

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应用1%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麻醉成功后用90℃的沸水烫伤家兔的背及双侧2分钟造成1%(深Ⅱ°)面积烧伤模型。

1.3材料和实验方法

实验组应用0.025%外用辣椒素(武汉楷伦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对照组应用0.9%生理盐水。创面上每天涂药三次,待家兔创面愈合后停用药物,二组家兔分别在有烧伤创面的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及创面愈合后的第1天、第14天和第28天取创面组织制作病理切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创面的P物质。兔抗人P物质多克隆抗体(上海施莱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根据一定时间(24小时)内动物的搔抓次数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观察二组家兔创面在愈合后的第1天、第14天及第28天瘢痕瘙痒的情况。

1.4统计方法

P物质含量和家兔物的搔抓次数以(x-±s)表示。实验结果应用SPSS10.5统计软件以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烧伤创面及创面愈合后组织中SP含量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家兔深II度烧伤创面及创面愈合后组织不同时间点P物质(SP),阳性反应信号呈棕黄色或棕褐色着染,细胞核呈浅蓝色。40倍物镜下分别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切片

上测定每0.25mm2组织内的SP阳性细胞数目,每个样品随机观察5个视野。结果显示:用药后实验组烧伤创面及烧伤愈合后创面组织不同时间点中P组织S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1)。见表1。

表1烧伤创面及创面愈合后组织中SP含量pg/mg(x-±s)

△P<0.01

2.2创面愈合后24小时内家兔的搔抓次数

根据一定时间(24小时)内动物的搔抓次数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观察二组家兔创面在愈合后的第1天、第14天及第28天瘢痕瘙痒的情况.结果见表2

表2创面愈合后24小时内家兔的搔抓次数(x-±s)

△P<0.01

3讨论

瘙痒是皮肤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虽然皮肤瘙痒的发生机制还不十分明确[1]。但目前研究认为存在独立的痒觉神经传导通路,瘙痒感受器起源于真皮与表皮连接处的游离神经末梢,不同的痒觉感受器与来源不同的配体特异结合后,由外周无髓C纤维传入信号至脊髓背侧角的最浅层LaminaI脊髓丘脑束上行至丘脑,进一步投射至皮质区,传递冲动导致瘙痒[2]。目前研究表明P物质是一种重要瘙痒介质[3],P物质是由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神经肽,可与神经激肽(NK)1~3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P物质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主要在脊髓背根神经节中合成,向下移行至感觉神经的神经末梢。

增生的瘢痕组织临床上大都会有瘙痒的症状。针对这种瘢痕瘙痒临床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均不能长久稳定。现已证实外用辣椒素通过抑制P物质的合成、储存、转运、释放而消耗P物质来减轻瘙痒[4]。本课题选用0.025%辣椒素对家兔深II度烧伤创面进行外用治疗,结果显示:用药后实验组组织S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实验组家兔创面在愈合后的第1天、第14天及第28天的一定时间(24小时)内的搔抓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差异,这也说明辣椒素能通过消耗P物质来减轻瘙痒,辣椒素早期直接用在动物的烧伤创面上对后来形成的瘢痕瘙痒同样有控制效果。

4结论

瘙痒的发病机制与多元至瘙痒因子有关,本研究外用辣椒素在家兔的烧伤创面上,从实验的结果看来辣椒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瘢痕组织的P物质含量,减轻瘢痕瘙痒的症状。从烧伤创面早期就开始用药物进行烧伤瘙痒的干预是一条可以考虑的途径。但止痒的稳定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焦婷,肖生祥.瘙痒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进展.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10):622~623.

[2]Heymann,WarrenR.JournaloftheAmericanAcademyofDermatology,2006,54(4):705~7061.

[3]倪春雅,刘玲玲,朱学骏,皮肤源性瘙痒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34(5)321~323.

[4]ReimannS,LugerT,MetzeD.Topicaladministrationofcapsaicinindermatologyfortreatmentofitchingandpain.Hautarzt,2008,51:16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