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研究毛锡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1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研究毛锡玉

毛锡玉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

摘要: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实施不仅节约了农业成本,又提升了作物产值,推动了农业高效发展。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施肥设备;高效肥源;精准施肥

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以占世界7%的耕地,6%的水资源,养育着占世界22%的人口为荣。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农业发展相当缓慢,生产水平落后,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业才开启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肥料的大量使用,我们的肥料使用量占到了世界的35%,而且不合理施肥现象普遍存在。有效施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提升农业产值,但是过度满目施肥不仅造成肥料资源浪费,也会增加农业成本,降低农产品品质和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随着国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提高肥料资源利用率,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是农业发展必然要求。

1.水肥一体化技术简介

水肥一体化是现代高效农业种植的综合实用技术,它主要是借助微灌系统,利用微灌系统中的水为载体,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通俗讲就是随水施肥,又称“水肥耦合”、“肥水灌溉”。这种施肥模式主要是利用植物营养吸收过程中的质流和扩散现象,将肥料借助水媒介送达根系,实现了由给土壤施肥到直接给作物施肥的转变。

2.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

2.1国外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众所周知,美国在微灌领域起步较早,发展也比较快。水肥一体化技术出现后,美国在灌溉农业中60%的马铃薯、25%的玉米、33%的果树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应用了新型的水溶肥料、农药注入控制装置,用于水肥一体化的专用肥料占肥料总量的38%[1]。目前,以色列、南非、荷兰、日本等国家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也发展迅速,像日本水肥一体化技术普及率已达90%以上,不仅提高了农业产值,还节约了大量农业劳动力。与此同时,也带动了与之配套的节水灌溉设施、肥料肥料研发的迅速发展。

2.2国内发展现状

自从1974年开始,我国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展开了研究。1981年后,在引进国外先进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我国灌溉设备的规模化生产基础逐步形成,在应用上由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2]。2013年农业部印发《水肥一体化指导意见》,此后我国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始快速推广。目前南方的香蕉,北方的小麦、冬枣等农作物都积极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山东为例,建设了一批小麦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既增产又增收,降低了作物种植成本,保护了土壤环境。

3.水肥一体化应用利弊分析

3.1优势

与传统农业施肥相比,水肥一体化有着绝对的优势。首先,节省劳动成本。肥料溶于水中,在灌溉的同时达到了施肥的目的。避免了施肥后又灌溉的重复劳动。其次,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液体肥料与固态肥料相比更利于植物吸收,加上配套滴灌设施,让肥料直达作为根系,起到了精准施肥的效果。长期来看水肥一体化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对环境的改善,不仅避免了土壤板结,还缓解了过度施肥对土壤的污染。

3.2弊端

水肥一体化发展到今天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从施肥设备方面来看主要有施肥罐操作难度大,出肥速度不易控制;文丘里施肥器水头损失大,对系统压力要求高;泵吸施肥不适宜自动化等缺点的存在。从肥源问题上讲,高端水肥相对缺乏,对高效水溶肥的研究以及施肥后对土壤进行有效地跟踪检测还需要加强。

4.总结

经过多年的应用和研发,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大面积推进,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但是在精准施肥和施肥设备适用性、智能性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还需加大科研力度,构件施肥后环境评测体系,保障水肥一体化技术高效、节约、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农业水肥一体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易文裕、程方平等中国农机化学报,2017(10)

[2]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及发展前景刘建英等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