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子宫肌瘤的流行状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1

深圳市子宫肌瘤的流行状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江红梅王友洁通讯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430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深圳市妇女子宫肌瘤的流行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子宫肌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有完整资料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完成问卷的64114名女性作为分析对象。结果:不同年份组、不同年龄组之间子宫肌瘤患病率存在差异;精神压力、高脂饮食、30岁以上未孕、未育、第一胎年龄大于35岁、超重/肥胖(BMI>24)、月经初潮早或停经较晚、哺乳组与对照组相比子宫肌瘤患病率存在差异。结论:深圳市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逐年升高趋势,哺乳为子宫肌瘤的保护因素,精神压力、高脂饮食、30岁以上未孕、未育、第一胎生育年龄大于35岁、肥胖、经初潮早或停经较晚是子宫肌瘤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子宫肌瘤;流行状况;保护因素;危险因素

子宫肌瘤是妇女常见疾病之一,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还可以称之为纤维肌瘤和子宫纤维瘤[1]。目前全球范围内尚且不能确定导致子宫肌瘤的准确原因,医学方面一般认为导致子宫肌瘤的病因有基因遗传,分子生物变化,内分泌失衡等等[2]。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生物学过程,一旦人体微环境发生改变,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人体细胞代谢失调或组织细胞增长过快等,最终造成子宫肌瘤的产生[2-5]。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此调查对象来自于2010-2015年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的妇女,共64114人纳入数据分析。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由体检医生询问病史并填写妇女一般资料:年龄、户籍、文化程度、生育情况、避孕方式、疾病危险因素等。

1.2.2检查体格检查包括生殖道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B超检查等,结果由医生填写。

1.2.3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子宫肌瘤的诊断是根据B超结果由医生确诊,若B超结果显示子宫已经切除,则由医生询问研究对象患病史填写。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χ2检验分析子宫肌瘤组与正常组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肌瘤与各影响因素之间是否有关,计算OR值以及95%可信区间,检验水准为α=0.05。

2.研究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所研究对象为2010-2015年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共64114名。平均年龄为39.83±6.17岁,年龄分布以36~45岁和年龄小于35岁组居多,分别占总人数的35.4%和33.6%。按文化程度分6组,其中大学文化程度最多,占总人数的26.5%。工作单位性质主要是家庭主妇为主,占总人数的52.1%。按年份分6组,其中2011,2013和2014年所占比率最高,占总人数的17.5%。见表1

患病率越高。企业工作性质患病率最高为13.74%。哺乳为子宫肌瘤的保护因素,精神压力、高脂饮食、30岁以上未孕、未育、第一胎生育年龄大于35岁、肥胖、经初潮早或停经较晚是子宫肌瘤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提示女性应该在30岁之前有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坚持母乳喂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保持愉悦的心情,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陈德基,曹秀娟.子宫平滑肌瘤病理分析及其发生学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1,26(2):89-91.

[2]陈红菊,尹伶.子宫肌瘤病因学的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12,06:959-961.

[3]张武芳,李冬华,韩虹娟,倪婧.子宫肌瘤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2:216-219.

[4]史金凤,尹伶,濮德敏.子宫肌瘤病因及发生机理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01:17-19.

[5]聂晓伟,谈勇,钱云.中国妇女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患病率的荟萃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