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7
/ 2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路慧敏朱虹王凯王新波仇晓岩曲碧霄

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1

摘要:目的分析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检查临床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41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1例患者,其中病灶位于肝右叶11例,肝左叶25例,肝左右叶5例;病灶大小:2.5~10.5cm,平均病灶大小(6.1±2.1)cm。等密度5例,低密度36例。肿块周边肝内胆管扩张患者17例,病灶局部肝包膜凹陷14例,肝叶萎缩16例,伴肝内胆管结石7例,腹水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4例。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可据此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关键词: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鉴别;诊断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featuresanddiagnosticvalueofCTinperipheral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MethodsTheclinicaldataof41patientswithperipheral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Amongthe41patients,11werelocatedintherightlobeoftheliver,25intheleftlobeoftheliverand5intheleftandrightlobesoftheliver.Thesizeofthelesionsrangedfrom2.5cmto10.5cm,withanaveragesizeof6.1(+2.1)cm.Therewere5casesofequaldensityand36casesoflowdensity.Therewere17casesofintrahepaticbileductdilatationaroundthemass,14casesoflocalhepaticcapsuledepression,16casesofhepaticlobeatrophy,7casesofintrahepaticbileductstones,1caseofascitesand4casesofabdominallymphnodemetastasis.ConclusionCTfindingsofperipheral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havecertaincharacteristics,andaccuratediagnosticresultscanbeobtainedaccordingly.

[Keywords]Peripheral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CT;Differentiation;Diagnosis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并且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1]。该病预后较差,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早期进行手术对改善预后有利,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2]。CT是诊断该病的主要工具,根据该病的CT表现,结合临床症状以及生化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因此对该病的CT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相关进行探讨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对患者有利,本问进行相关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41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其中男24例,女17例,

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0.6±11.9)岁,病程1~12个月,平均病程(4.9±2.9)个月;临床表现:乏力、右上腹不适、黄疸、消瘦、纳差等;实验室指标变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1例(2.44%),肝功能异常8例(19.51%),血清癌胚抗原(CEA)升高11例(26.83%),糖类抗原(CA)19-9升高33例(80.49%);行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患者6例,剩余35例患者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选择uCT760螺旋CT扫描仪,进行常规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参数设置200mA、120kV、层厚1mm、矩阵512×512、螺距1.0[3]。双筒高压注射器对患者肘前静脉团进行非离子型对比剂80ml注射,流率控制3.0ml/s,同时按照此流率,给予40ml生理盐水注射。采取自动追踪软件触發扫描,对腹主动脉的CT值进行监测,当120HU时,可启动扫描,给予对比剂注入,60s门脉期扫描,延迟5min,行扫描。

2结果

2.1直接征象

2.1.1平扫41例患者中病灶位于肝右叶11例,肝左叶25例,肝左右叶5例;病灶大小:2.5~10.5cm,平均病灶大小(6.1±2.1)cm。有6例患者的结果显示,边缘呈现分叶状,边界清楚,但是余边界不清晰,形态也不规则。等密度5例,低密度36例;有6例患者的中心呈现更低密度,还有3例患者伴有斑点状钙化。

2.1.2增强扫描41例患者中33例患者在增强扫描后发现,早期边缘轻中度强化,延迟扫描病灶的内部,强化逐渐明显,呈现向心性的强化,中心不强化的区域,随着时间逐渐缩小。强化程度几乎接近周围正常肝实质,其中有1例患者动脉期病变的邻近肝实质可以发现斑片状的一过性强化。有8例患者三期扫描没有明显的强化。本组大多数患者的平扫结果为低密度,增强扫描的早期边缘呈现轻中度强化,随着时间,呈现了向心性强化。

2.2间接征象41例患者,肿块周边肝内胆管扩张患者17例,病灶局部肝包膜凹陷14例,肝叶萎缩16例,伴肝内胆管结石7例,腹水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4例。本组肿块周边肝内胆管扩张间接征象发生最高,其次是肝叶萎缩、病灶局部肝包膜凹陷。

3讨论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约占肝脏恶性肿瘤的10%,并且不具有特异性临床症状,需要早期的诊断以及治疗[4-6]。目前CT仍然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式,探讨该病的CT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早期诊断该病十分有利[7-9]。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大部分呈现低密度,表现形态多样,可呈分叶状、不规则形等。多见单发,浸润性生长,和周围组织分布不清,而增强扫描则较有特点,早期可表现为无明显强化或者边缘轻中度环状强化,延迟扫描强化逐渐明显,同时CT下还可见病灶所在肝叶萎缩,而其他肝内占位病变形成占位效应会表现出外凸出征象,该征象具有相当高的诊断价值。而对于该病的鉴别诊断,需要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原发肝细胞癌、肝脓肿、肝海绵状血管瘤。需要通过增强扫描鉴别。肝细胞癌增强扫描表现为快进快出,该特点和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明显不同,而肝海绵状血管瘤强化程度比胆管细胞癌更显著,自身也具有特点,鉴别相对简单。肝脓肿一般周围低密度水肿带出现“晕征”,也可能出现液气平面,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可给予准确的鉴别。

综上所述,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早期诊断较为困难,CT是该病诊断常用的方法,根据该病的CT特异性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可以得出相对准确的结果,并且与原发肝细胞癌、肝脓肿、肝海绵状血管瘤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王刚.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影像征象分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6):436-438.

[2]王柏平,陈鹤.分析探讨多排螺旋CT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4):2009-2011.

[3]令狐玲珍.64排螺旋CT与MRI检查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分析.河南医学研究,2017,26(7):1244-1245.

[4]戴畅.多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山东医药,2014,(28):63-64.

[5]吴忠意.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医学信息,2014(39):48.

[6]徐桂军,朱建友,翟慎国,等.肝细胞癌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与病理分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6(4):253-256.

[7]夏骏,韦敏,杨先萍.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诊断.中华全科医学,2012,10(8):1307.

[8]单慧明,王成林,黄嵘,等.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2):65-67.

[9]何瑜,孙凤,王晋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误诊分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5):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