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压疮的规范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骨科压疮的规范化管理

何玉珍蒋春燕李娉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骨二科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目的提高骨科压疮管理,降低骨科高危压疮病人压疮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回顾2014年1月-2016年1月骨科发生的四例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理,实施从入院到出院全面评估,做好宣教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进行干预。结果压疮率显著降低,已有的压疮愈合良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结论实施对高危压疮病人进行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骨科压疮;危险因素;规范化管理

StandardizedmanagementofpressureulcerinDepartmentoforthopedics

HeYuZhen,ZouLi,PengHongyan,FuXin

(Chinesepeople'sLiberationArmy,thefirstsixninehospitals,thetwobranchofthebone,Hengyang,Hunan421002)

Abstract:ObjectiveToimprovethemanagementofpressureulcerinDepartmentoforthopedics,andtoreducetheincidenceofpressureulcerinpatientswithhighriskofpressureulcerinDepartmentoforthopedics.MethodsJanuary2014to2016Januaryorthopedicoccurredinfourcasesofpressuresoreinpatientswithclinicaldata,analysisoftheformationofthepressureulcerriskfactorsandpathogenicmechanism,theimplementationoffromadmissiontodischargecomprehensiveevaluation,welleducationandtakeeffectiveprotectivemeasurestointervene.ResultsTherateofpressureulcerwassignificantlyreduced,theexistingpressureulcershealedwell,thepainandeconomicburdenofthepatientswererelieved,andthenursingworkloadwasreduced.ConclusionTheimplementationofstandardizedmanagementofhigh-riskpatientswithpressureulcerscaneffectivelypreventtheoccurrenceofpressureulcers.

Keywords:Departmentoforthopedics;pressureulcer;standardizedmanagement;riskfactors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1],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而致的软组织坏死或溃烂。据统计,骨科患者约65%-75%均需卧床休息[4],约90%左右的患者为手术患者,而压疮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11%,其中手术患者高达4.7%-66%[2],由此可见骨科患者压疮发生机率高,而压疮又是护理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可见降低骨科压疮率已成为骨科护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骨科护理工作中的难点。我科自2014年以来针对这一高危人群,在入院、术前、术后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和管理,有效地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科共收治高危压疮病人263例,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07例,年龄23-88岁。颈椎病人26例,胸腰椎病人69例,骨盆骨折病人14例,股骨颈骨折病人133例,全身多发伤病人16例,带入压疮5例。

1.1骨科压疮危险因素

1.1.1患者的自身因素卧床时间长、身体虚弱致全身营养不良;高龄患者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变薄,组织再生能力减退致皮肤感觉功能下降;多数高龄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疾病、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而这类病患又是压疮的好发人群。

1.1.2手术因素手术后患者的术后疼痛致使患者惧怕翻身、常处于被动体位而致局部压力不能自行缓解;由于手术常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紧张、烦躁不安心理,从而引起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造成患者的脆弱易感状态,易成为压疮发生的诱因;受压部位及手术部位特殊造成翻身极度困难,如骨盆骨折、严重的多发性骨折。

1.1.3外固定(石膏绷带或夹板)及防压疮的减压用具使用不当。

1.1.4护理人员对预防压疮危险因素诺顿评分不准确,护理措施不到位。

1.2压疮形成的主要因素根据力学因素分析主要为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压力所致的损伤等同于短时间高强度压力;剪切力比压力更具危害性,占压疮形成原因的40%,摩擦力常因床面皱褶不平,有碎屑或在翻身时强行拖拉病人而形成。

1.3压疮发病机理正常人体毛细血管压力4.3kpa左右,如局部受压超过上述压力且受压时间超过2小时,局部皮肤、脂肪、纤维结缔组织和肌细胞就可出现不可逆的缺血性改变,导致坏死——压疮。

1.4骨科压疮规范化管理

1.4.1根据压疮形成的多方面因素及发病机理建立规范化的护理模块:对评估为压疮高危人群给予重点关注,定时改变体位,以减少身体易受压部分承受压力的时间和强度;体位改变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皮肤耐受程度、移动能力和所使用支撑面的材质而决定,一般不能超过2小时,避免长时间摇高床头超过30°体位、半坐卧位和90°侧卧位(除非病情需要),侧卧位时尽量选择30°侧卧位;协助患者改变体位和移动患者时,应抬起患者身体,尽量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避免拖、拉、拽等动作;指导患者坐轮椅时,采取正确的减压方法。

1.4.2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对压疮的防范意识首先加强护理人员的学习,掌握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压疮分期、预防及护理压疮的有效措施,使得每位护理人员加深对压疮及压疮发生率的认识,重在预防,严格执行正确评估、告知宣教、减轻病人的不良情绪、制度与措施的落实。其次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利用以往的真实案例指导并教育病人配合护理人员做好防压疮护理,如:营养支持,如何克服翻身所致的疼痛与不适,正确使用减压支具,视病人情况采取多种方法来改变体位以达到减少压疮的发生。

1.4.3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伤口学组成员为副组长,各责任护士w为组员的压疮小组。从入院到出院按照个人不同的分工监控管理。具体实施:入院后接诊护士对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诺顿评分,按照评分数值测定出压疮形成的风险度。风险度大致分为三种,评分﹤12分为极高度,12—14分为高度,15-16分为风险观察期,极高危和高危必须采取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评分及实施措施分别见下表。责任护士根据病人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做好班班交接,环环相扣,让护理措施落到实处。护士长及伤口学组成员加强过程管理,护士长每日查房时督查护理措施是否恰当、落实是否到位,各项记录是否相符和完善。伤口组成员负责将学组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传授与指导,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防护的知晓度,从中不断积累知识、应用知识。

压疮危险因素诺顿评分表

2结论

通过临床对压疮的规范化管理,入院做好评估与宣教,采取正确有效的防范措施,能有效地降低临床压疮的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3]。

参考文献

[1]催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6-160.

[2]周艳.术中压疮的规范化管理[J].河南中医,2015,3(35):278-279.

[3]夔花.骨科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的护理管理[J].临床护理.2011,12:257

[4]崔亚林,赵宾兰.骨科压疮预防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6(22):100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