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的内科护理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心血管的内科护理问题

宋志萍

宋志萍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人民医院山东沾化256800)

【摘要】目的:面对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和治疗任务的繁重问题,探讨加强和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的质量。方法:通过抽取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以来的二百四十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案例,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相关的不规范因素,进而探讨如何提高护理质量。结果:护理中四方面不规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患者的康复时间延长。结论:对于护理中的四方面不规范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有效提升心血管患者的康复水平。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334-02

随着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水平,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和治疗任务的繁重成为一个重点问题,加强和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和水平是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在本文中,通过抽取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以来的二百四十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案例,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相关的不规范因素,进而探讨如何提高护理质量。

一、相关资料与方法

1.相关资料

本研究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以来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人民医院治疗的二百四十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其中一百三十三例男性,一百零七例女性,他们的年龄段为四十八至八十七岁,平均年龄七十岁。二百四十例患者中有三十七例患心肌梗死,有六十例患高血压,有冠心病患者一百三十四例。

2.方法

患者方面的因素:不遵从医嘱、不信任护理、对治疗效果期望过高等;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相关知识浅薄、技能不熟、护理操作规程不规范等;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的错用、药物剂量控制不严格、药物副作用过大等;医院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医疗费用的纠纷问题。

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是通过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

二、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

在本研究中的二百四十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在对其的护理和用药过程中总共发生了二十六项不规范事项。其中,患者方面的因素五项、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十二项、药物方面因素四项、医院方面的因素五项,分别占百分之二点一,百分之五,百分之一点七,百分之二点一。具体统计数据分析如下:

三、讨论

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不规范来源主要有四方面,即患者、护理人员自身、药物使用和医院。因此,在往后的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必须对症下药,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全力提高管理水平。

1.加强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供人性化服务

病情复杂、反复,治疗周期较长,这些是心血管内科的特点,故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导致其情绪易激动、思想顾虑多,往往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在本研究中二百四十例患者中有五例就是因其自身而导致不规范事项。良好的心理状态,往往更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这也保障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应该推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这就要求:患者入院有人接,有人陪同检查,有人帮办手续,出院有人送,回家后仍有人访。推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一方面使心血管内科患者就能时时处处享受到温暖,有人关爱,有人帮助;一方面有效改善医院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融洽的护患关系建立,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严格操作流程,提高综合素质

在本研究中,由于护理人员因素发生的不规范事项有十二项,占的比例最大。由此可见,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严格操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实施层级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同时,制定奖罚制度,调动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培训过程中必须确保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准确、熟练地进行操作和护理,杜绝护理差错的出现,保证护理的安全和质量。其次,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加强“三查七对”,践行交接班制度。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深入病房,认真细心地收集资料,完整、及时地记录患者从入院评估到往后的每次的护理措施,使之全面、客观地反应患者的病情变化。再次,要经常性、长期性坚持不懈地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为此,可以利用一些典型案例,对护理人员进行典型教育,使护理人员要明确护理的纠纷是与护理的质量的高低成正比的,必须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练好护理文书书写等,因为护理人员的病情观察与问题处理往往都会涉及法律法规。因而,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防患于未然。

3.加强用药监管,提高用药安全

在心血管内科中,对患者的用药品种往往是多且使用复杂,故必须加强用药安全,防止意外的发生。本研究中的二百四十例案例中,有四例是由于药物方面因素导致了不规范事项的,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心血管内科的用药,强化用药安全的监管。而护理人员应该执行用药告知制度,引导患者安全用药。另外,在新《护士条例》规定中,护理人员有医嘱把关的责任,故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等生理、病理变化,强化异常情况反应,更好地协助医生做出准确判断,进行治疗。

4.医院方面必须严格收费管理

心血管内科的医疗费用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在本研究二百四十例案例中,有五例是由于医院收费管理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不规范事项的。因此,护理人员应按时发放每日的费用清单,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收费的疑问进行详细、耐心的解释,而对于经济条件苦难的患者(尤其是没有医疗保险的患者)倘若需要用到贵重药物及仪器,必须预先告知,实行“透明化”收费,注意对拖欠医疗费用的患者及其家属的催款技巧,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四、结论

加强和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和水平是一项重要任务。针对护患、用药以及医院等四方面进行合理规范,对于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有效解决护患纠纷,让患者提前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桑,钟辉.护理干预对心血管手术患者术后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5(11):30-31.

[2]赵继军,崔静.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4(4):383.

[3]蒋永亲.心血管疼痛药物治疗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4(5):479.

[4]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