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20”急救能力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浅谈“120”急救能力建设

邓莉琼韩丽

邓莉琼韩丽(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165300)

【摘要】紧急救援指挥调度是“120”的主要工作职责,也是科学救助伤病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既是伤病患者的需求,同时是医方的义务。科学、敏捷、及时、高效、有序的“120”指挥调度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生命至上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医疗急救能力建设

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完善“120”科学运行体制

1.1“120”的医院模式从前,我国伤病患者急救基本是依托医院,各级各类医院的救护车上都醒目地的印载着各自医院的电话号码,这个电话号码就是急救号码,这样的急救号码组成无规律,不易记住,要甄别是哪一家医院也难,给人们的印象犹如雾里看花。为了抢“生意”,一些医院的救护车成天在街道、马路上转悠,为了各自的利益,几家医院同时争抢一个患者的混乱现象时有发生,关于这方面的负面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也为社会所诟病多年,背离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初衷,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快迅发展。

1.2“120”的统一模式2000年以来,上海市率先在全国组建了“上海市医疗急救援中心”,走在全国前列。随后,各地以市、州盟(地区)为域区,相继组建成立了“120”指挥调度中心。新组建的“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首先整合了医疗急救资源,统一了急救标识和急救号码,形成了急救就拨“120”的社会共识[1,4];二是制定了人人遵循的急救原则-“就近、就急、就能力和患者意愿”的科学处置特色,三是实行统一独立的调度机制,通过“120”合理的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并根据患者病情,所处位置,个人意愿,就近、就急、就地、就医院能力派诊[4],既避免了以往分流患者舍近求远的情况,又体现了高效,迅捷的急救本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人力、物力浪费。

1.3以制度为导向,加强急诊科建设,完善科学管理体制。各级网络医院要建立健全急诊科并加强其建设,配备一专多能的医护人员,从思想和行动上强化急救急诊意识,加强医德修养[3]。从制度上保障急诊科既是医院的一个科室,又是“120”网络下的一个急救互动分队[2],有效地解决医院急诊科和“120”急救指挥中心的协调联动,做到调得动,拉得出、救得急。

2加强硬软件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1人员建设选调政治思想强,业务水平高,技术过硬的医护人员充实到急救急诊队伍中去[3],平时加强医德教育和业务学习,病案讨论,典型伤病事例研究,能够快迅地从求救报警的有限信息中作出准确有价值的判断,及时调派适合病患者的医院接诊救治。

2.2队伍建设建立快速联动应急分队,以管理为导向,从制度层面上明确规定分属各医院急诊科就是“120”指挥调度系统的一支应急分队,“120”既有指派权,又有调度权[4]。这在应对重特大地质灾害(如地震、洪涝、泥石流等)、火灾、交通事故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救助的就不仅仅是一两个人的生命,而是多个或众多。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面对特殊情况下的特殊环境、特殊事件,我们的卫生应急就暴露出诸多弊端,无论是在调度响应上,配合协调上,现场处置上都存在有待我们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2.3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适时派员或组队走出去参观学习,向省内外好的“120”学习先进管理理念、管理制度、运行模式、培训方法,通过座谈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开展跨地区的应急合作,以开阔的视野和高位求进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之服务。

2.4制订应急预案适时修订根据各地工业、农业、交通、地理、人文等,科学制订适时修订应急预案,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细化、分解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在处置特大突发事件中,每一个人都能看清时局,摆正位置,各司其职,程序流畅,临危不乱,临场不慌,尽可能地减少二次伤害,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2.5开展卫生应急演练每年举办1-2次卫生单系统演练和多部门联合演练[3],提高实战能力,加深人员掌握急救知识,熟练急救技能,适应灾害现场,强化时间观念,树立良好医德,在实战中就能不慌不乱不怯不散,组织有序、从容应对,圆满完成好每一次急救指挥调度工作和急救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逐步提升“120”的社会知名度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6硬件设施设备建设“120”指挥调度中心不能再仅停留在接接电话派派车这种表层的识识层面上,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从急救指挥平台装配到急救车辆内置装备,从急救物资储备到急救现场仪表器械等,都直接与急救效率效果息息相关,比如定位导向仪,夜视仪、高效聚光灯、探照灯、心肺自动复苏机发电车等,这些急救必要设备和设施的具备,为生命赢得宝贵抢救时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及时赶现场,如果由于设备的缺失眼睁地看着生命消失,那将给我们留下一生的抱憾和自责。

3以人为本,为生命保驾护航

3.1走进医院、农村和社区,适时开展调研。“120”急紧救援指挥中心,是医疗机构面对急难危重病患的前哨,是医方掌握急救治疗者的第一手资料,是直接与重病患者交流的平台[4]。这就要求“120”急救指挥中心对所辖区医院的规模、医疗技术、人员配置、设备设施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120”更好地指派合适的医院接收病患者。

3.2积极跟进心理干预及时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和心理反应,及时给予精神和人文关怀,与他们交心沟通,释疑解惑,争取患者及其亲属的配合,从而从单纯的身体救治向身体-心理-保健-康复一体化健康服务方向转变和发展。

3.3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教,普及急救科普知识。

近年来,各地地质灾害、伤害事件频发,由此引发的死亡和病残所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不仅仅是失去经济机会,损失公私财产,更重要的是个人痛苦[5]。而有些事故带给人员的伤害是可以通过自救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把正确的、简便易行急救方法传教给广大人民群众。适时举办由卫生、公安、交通、消防、航运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的伤害急救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非常必要,让民众了解和掌握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从而赢得抢救时间和时机,减少损伤和死亡。

如果说医疗救援是一个战场,那么“120”急救指挥中心就是集结号,急诊科、应急分队就是先锋队。随时都面临着艰巨的紧急救援任务,谁也无法预料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急救工作人员必需具备高度的急救意识、高超的业务素质和全面分析判断问题、反应敏捷、机动灵活的应急应变能力,铸就一个统一、科学、敏捷、及时、高效、有序的“120”指挥系统,为生命保驾护航,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1]广元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组织架构[M].广元2002.

[2]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M].卫生部卫医发(2009)50号.

[3]付卫国.院前急救浅议[J].全科医学杂志2002.7(2)108.

[4]张京卫.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模式的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0:672.

[5]易光辉,高亚礼,邓颖.等四川伤害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