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POCT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温度对POCT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

程红革董家书

程红革董家书(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柳州545505)

【摘要】目的探讨温度对POCT血糖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本院门诊患者标本,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POCT血糖仪检测结果与生化仪检测结果的比较;利用室间质评样本在不同的温度下检测,结果与回报靶值的允许范围判定。结果20例门诊病人血浆在不同温度下检测结果与生化仪比较,7℃2小时后、15℃20分钟、25℃20分钟有显著性差异;5份室间质评样本检测结果,只有7℃和15℃时结果全部在靶值允许范围内。结论温度对POCT血糖仪检测结果影响较大。

【关键词】POCT血糖检测温度室间质评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347-01

POCT血糖仪的测定原理大都是酶化学电极法,但凡与酶有关的反应都受温度的影响。如罗氏优越血糖试纸条要求温度在14℃-40℃使用[1],这对于大多数测试来说,没有问题,甚至更低的温度都不是问题,因为这些测试几乎是采用末稍血直接检测,末稍血还带有受检者体温的温度,并且检测快速,基本可忽略温度对该种测试的影响。但对于室间质评样本或抗凝全血和血浆标本来说,特别是室间质评样本,实验室接收后,需置于2-8℃冰箱冷藏,到规定的测定日期方可测定,一般测定日期为3月份下旬,全国大部分地区温度都在20℃以下,北方还相对更低一些,此时实验室一般不送暖或不开制暖空调,对于实验室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影响因素[2,3],实验室温度是不可不考虑的。但影响的程度如何?鲜见报道。通过对室间质评样本以及20例门诊患者肝素抗凝血浆标本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结果与生化仪测定结果比较,探讨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标本本院门诊患者新鲜肝素抗凝标本20例,浓度覆盖高中低值;2012年卫生部POCT血糖室间质评样本(5个浓度)。

1.1.2仪器与试剂罗氏生化仪DPP模块和配套试剂;罗氏优越型血糖仪,血糖试纸(批号571736,有效期至2013年4月),质控摸拟液(批号10260,有效期至2013年1月26日)。

1.2方法

1.2.1患者新鲜肝素抗凝标本标本抽取后,立即离心取血浆备用,此举是为了避免红细胞对血糖的酵解作用,保持血糖值的稳定。首先用罗氏生化仪DPP模块测定各样本2次,取均值为靶值。然后将标本置于2-8℃冰箱冷藏2h,取出立即对每份标本测定2次,分别放置于15℃环境20分钟、25℃环境20分钟、30℃环境20分钟、37℃水浴15分钟后,每份标本连测2次。实验室环境温度严格用空调调节,用校准过符合要求的温度计监测。不同温度的测得值与生化仪测定值进行配对t检验,判断何种温度状态下的测得值与靶值更具符合性。

1.2.2卫生部室间质评样本以室间质评回馈结果的靶值作为参照值,从2-8℃冰箱冷藏室取出后的测定以及放置环境和测定均同患者标本。

1.3统计学处理采用MicrosoftExcel2003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肝素抗凝血浆标本的2次检测结果取均值后再进行统计分析,生化仪检测结果(10.46±6.57,单位mmol/L),POCT罗氏优越血糖仪检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样本结果,与生化仪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患者血浆不同温度测定结果(x-±s,n=20)

温度x-±s(mmol/l)t值P值显著性判断

7℃2小时后9.49±5.925.623<0.05有显著性差异

15℃20分钟9.89±6.074.048<0.05有显著性差异

25℃20分钟10.28±6.393.427<0.05有显著性差异

30℃20分钟10.38±6.361.019>0.05无显著性差异

37℃20分钟10.40±6.490.733>0.05无显著性差异

2.22012年卫生部POCT血糖室间质评靶值与不同温度时检测结果见表2。

表2卫生部室间质评样本不同温度时检测结果(单位mmol/L)

样本号7℃2小时15℃2分钟25℃20分钟30℃20分钟37℃20分钟回报靶值

20121110.212.915.115.015.212.4

2012125.45.76.76.66.95.9

2012137.88.18.99.09.28.4

2012144.55.76.16.46.65.0

20121511.212.714.915.215.112.4

3讨论

3.1从表1结果可知,与生化仪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的温度,是30℃和37℃的检测结果,本实验其它温度检测结果都低于生化仪检测结果,可见低温影响酶的活性。POCT血糖仪检测都离不开酶的参与,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从血糖仪的应用上来说[4],不管操作者是病人或其亲属,还是医护人员和实验室人员,检测标本几乎都是新鲜未稍血,因直接刺破皮肤立即检测,未稍血温度还保持有体温相近的温度,结果是准确可靠的。可以下的检测样本:与血常规分析共用的抗凝标本、与生化仪进行比对时用的血浆、室内质控液、室间质评样本,检测时的环境温度及样本的温度应该考虑,否则因温度低导致酶活性减低,酶活性减低导致血糖结果偏低。当室内温度低于25℃时,建议对样本采取一定的预温措施。

3.2关于卫生部室间质评,选择的测定时间是3月下旬,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温度都在20℃以下,北方还相对更低一些,此时实验室一般不送暖或不开制暖空调。对这种全国性的质评活动来说,检测时不考虑实验室温度可能不妥,不对实验室的检测温度作具体的规定存在不严谨性,对各实验室结果的可比性分析,首先引入了一个误差来源,损害室间质评的目的。从表2不难发现,按卫生部该项目室间质评最大允许偏倚20%计算,样本温度在7℃2小时和15℃20分钟的检测结果,才全部在最大允许范围内。本试验其它温度检测结果,有的超出允许高限,有的接近允许高限。实验证明,温度对有酶参与的试验,影响是真实存在的,是不可忽视的。建议对此类项目的室间质评活动,应在通知中作出具体的测定温度规定,光说在室温,室温要求多少没有具体的要求或范围,是不可取的。对于室间质评或室间比对组织者来说,希望能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宋海飞,毛海涛.具有恒温控制功能的快速血糖仪的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29(8):111-113.

[2]唐忠银,赵秀群.标本因素对快速血糖仪测定值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7(25):1230-1231.

[3]范丽梅,刘海彬.快速血糖议测量过程中影响因素分析[J].基础医学论坛,2011,9(15):851-852.

[4]王秀华.浅谈快速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J].实用医技杂志,2007,2(1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