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措施与建议张晓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8
/ 2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措施与建议张晓军

张晓军

大荔县农村饮水服务中心陕西渭南715100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是民生大计,也是关乎社会公平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与前提。应加强水源保护并逐步提升村民的用水安全意识以及水源保护意识,强化政策法规建设工作,并完善饮水安全监测体系,以此来提升饮水安全管理水平,为村民喝上健康好水创造新的条件。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措施;管理方法

引言

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要结合当前农村饮水现状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造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提高饮水安全水平。

1造成农村饮水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

造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管理主体缺位。我国的很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都是由专业的管理部门或者第三方机构承担,但仍有很多地区存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使用频繁,而管理欠缺,甚至无人管理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农村改革相对滞后的地区,以前集体所有制下的农田和农田设施因为制度改革变成了农民分散经营,但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权不明确,导致农村水利设施陷入无人管理和修建的困境,村民饮水难问题越来越严重。

1.2部分农民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导致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

1.3水资源分布不均,饮水安全挑战大。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很多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在生产过程中依旧采用比较传统的方法进行生产,水资源浪费严重;还有一些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地下水开采超量,水量供给不足,导致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依旧得不到解决。

1.4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水源污染加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也加剧了水源污染情况,比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水体受到污染,水源富营养化和有毒成分急剧富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有的农村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开办了大量养殖场、加工厂等,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水源污染严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1.5水质差、取水不方便。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在农村饮用水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依然无法避免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出现水质差、取水不方便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导致村里的正常饮水无法得到保障,村民的生活水平与健康水平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1.6人畜粪便导致的微生物指标超标。作为最容易影响水质安全的因素之一,人畜粪便导致微生物超标所带来的水质污染也是一只困扰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

1.7村民节水意识、安全用水意识不强。结合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管理现状来看,村民节水意识不强以及安全用水意识薄弱的问题普遍存在。在安全监测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饮用水微生物超标以及砷元素超标、氟元素超标等,同时还有苦咸水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

2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措施

2.1大力推广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饮水管理机制。在农村饮水安全过程中要调动农民积极性,让所有用水户参与到水源管理过程中,明确农村饮水工程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将具体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可以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根据水利部颁布的《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对饮水工程的运行、维护以及水费计费收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另外,还应该要积极应用市场管理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农村饮水安全运行机制。

2.2饮水工程与环保一起抓,相互促进。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保证饮水资源干净、清洁。由于当前农村饮水受到的污染比较严重,所以,一方面应该要加强水污染治理,减少污染来源,限制有害有毒物质的使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效遏制污染,确保水体更洁净。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环保事业的重视,普及环保知识,并且不断培养群众的环保意识,将饮水工程管理和环保事业一起抓,从源头上减少各种污染物的产生,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

2.3加大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科学饮水。由于我国一部分地区的水质不好,水源中的氟、砷等元素含量高,口感苦咸,达不到饮水标准,在调水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对水质净化设备、工艺等进行改进,直接对本地的水源进行净化,使农村饮水达到安全可饮用的标准。在水源比较缺乏的地区,还可以加强对水循环利用技术的推广,充分利用本地的水资源,有效缓解水源不足的问题。

2.4加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随着农村经济水平和人们的生活要求不断提高,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加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成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契机,可以积极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充分利用本地的水源,集中建设供水点,实现饮用水的集中处理和运输,促进饮水由分散式逐步向集中式转变,提高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水平。

2.5加强水源保护。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是净化水质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在保障饮水安全的过程中,需要采用防治并重的基本举措,在当前阶段应重点加强治理环节。选择水源地保护与水质处理相结合的办法,可以有效强化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工作,同样可以加大对污染的治理,以此来确保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在提升村基本健康卫生生活意识的同时,也应积极对周边高污染的工业企业进行举报,配合政府尽快完成对化肥与农药监测以及水源地养殖场污水排放超标等行为的监控与整治,确保降低饮用水源的污染,提升水源的整体水平,从而保证群众可以喝上干净放心的水。

2.6提升村民水源保护意识,提升用水安全意识。提升村民的水源保护意识,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不随意排放生活废水,以此来提升水质的整体稳定性。另外,用水安全意识的养成也可以帮助村民降低受到不良水质影响的情况。通过加强安全问题管理,集中整治农村环境,或者采用集中供水与分质供水相结合的举措,以此来安排用水工程的建设与投资,确保污染水以及缺水地区的用水安全。对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言,可以根据区域条件实现城乡统筹供水,彻底解决农村用水难的问题。地方政府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建立完善的用水工程项目,进入良性的供水循环当中,确保工程项目的效益完整性。

2.7完善饮水安全监测体系。为了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必须加强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规模化供水来建立区域监测点,进而实现完善的水质监测中心的全覆盖。在基层供水环节中,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难度大、技术问题多,所以需要加大资金与人员的投入,重点攻克困难区域,以此来提升农村用水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是民生大计,也是关乎社会公平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与前提。应加强水源保护并逐步提升村民的用水安全意识以及水源保护意识,强化政策法规建设工作,并完善饮水安全监测体系,以此来提升饮水安全管理水平,为村民喝上健康好水创造新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任利平.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17,11(08):63-64.

[2]全家蔓.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

[3]刘颖.我国农村安全饮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18):229-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