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技能训练对双师人员自我效能及工作压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生活技能训练对双师人员自我效能及工作压力的影响

王吉利孟庆波

王吉利孟庆波(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132013)

【摘要】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双师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双师人员50名,开展为期6周的生活技能训练。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双师人员工作压力源量表、基本信息量表于训练前后进行评价。结果训练后,双师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1)工作压力评分较培训前显著降低(均p<0.01)。

【关键词】临床兼职教师生活技能训练心理健康工作压力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095-02

双师人员即是临床兼职教师,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护理本、专科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者临床护理与教学的双重任务,可谓是身兼两职,承受者双重压力,其行为模式、心理特征等方面有独特的特点,容易产生心情压抑、焦虑等精神症状,而其又是少数群体,很少受到关注和科室的照顾,工作压力大,几乎无个人时间,长期以往工作倦怠,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生活技能训练是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心理社会干预的认知行为模式。研究表明生活技能训练在预防威胁心身健康的各种行为与生活方式上去的一定成效,先尝试将此训练应用于双师人员,探索该训练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大学生双师人员50名,均为女性,年龄25-44岁入选标准;取得护士资格执照;取得教师资格证;工作年限≥1年;未参与过生活技能训练;自愿加入本研究。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生活技能训练自2012年6月起实施,每周1次,在实施训练前将学员随机分组,整个训练前后均以小组形式进行。所有培训教师均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熟知认知行为干预法。培训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建立自信、有效沟通、决策、解决问题、处理情绪问题6个主题。

1.2.2评价方法对参与培训的双师人员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①护理人员基本信息表;②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2];③自制双师人员工作压力源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所有量表在培训前后有双师人员亲自填写,当场收回。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有效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资料统计,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生活技能训练前后双师人员一般自我效能及工作压力评分比较,见表1。

表1生活技能训练前后双师人员一般自我效能及工作压力评分比较

x-±S

3讨论

3.1双师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技能训练我国临床双师人员存在总体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现状,倒班、备课等高强度的工作负荷极易使双师人员处于高度紧张及疲乏的精神状态。而长期的压力势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因此通过调查双师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提高双师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工作压力十分必要。

生活技能训练是一项旨在改善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认知行为模式,它包括自我察觉、决策、压力的应对等核心内容,训练多采用团体形式,重视双师人员的主动性与实践性。近30年来,生活技能训练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不同人群,其在应对职业压力等方面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发展,如通过创办生活技能训练培训中心,教会学员采取有效方式应对工作压力,改善人际关系,以此达到完善自我、缓解压力,促进躯体与精神的健康状态[2]。

3.2生活技能训练对双师人员自我效能的影响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否利用其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3]。自我效能感高的护士相信自己能对应不同患者与同事、领导,因此在工作中会积极主动,并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陈玉林[4]等通过体验成功、树立榜样、适时鼓励、合理归因等干预,有效提高了双师人员自我效能感,并提高了其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生活技能训练能有效提高双师人员的自我效能感,本研究的训练中设置的建立自信课程,以讲授小组讨论日记等形式,帮助双师人员分析自身不自信的原因,鼓励挖掘潜在优势,通过自我强化、同伴称赞、上级鼓励的全方位干预,促进双师人员自信心的建立。这与陈琼妮[5]等研究结果类似,她的研究通过对icu护士开展生活技能训练,有效提高了icu护士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为行为改变了理论框架,可以为解释、修正和预测个体的行为提供系统指导。

3.3生活技能训练对双师人员压力的影响

研究显示,压力的存在会对自身的身体及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未来及更长时期的健康功能下降。临床兼教学的护理职业呈现自身特点,与聘用制度、科室排班、护教龄和职称及社会支持等均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生活技能训练有效减低双师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可能与训练课程设置中包含有效沟通、决策、解决问题产生的协同作用有关。在训练中通过由双师人员提供的真实工作案例,并予以分析讨论,协助双师人员提高应对应激及困难的处理能力,通过系统分析、结构性解决问题等方法,促进处理问题及决策能力,有效解决各方面压力源导致的工作压力感。尤其在人际关系方面,通过训练双师人员语言表达、倾听,并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反复操练,提高双师人员对沟通的理论认知内化为行为表现,促进双师人员有效良性行为的改变,因此协助其在压力环境中能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处理事件,减轻压力事件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调查显示,双师人员的工作压力来源为工作量与时间分配、临床以及备课教学,而生活技能训练对该因子得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要求双师人员一边临床一边教学,而两者的专业性较高,不能有一丝的倦怠,使其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中,无法保证正常的休息,且无编制,缺乏个人对医院的安全感,在客观因素中加重了双师人员的压力感。因此,医院亦重视护理团队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增加教学双师人员的人事编制、开展弹性排班,寒暑假期间对给予串休等方法有效缓解双师人员工作负荷,降低双师人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压力源,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并增加奖励机制从而提高自我满足感,自我满足感亦能降低压力感。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44-245.

[2]BanduraA.Self-efficacy:theexerciseofcontrol[M].NewYork:WHFreman,1997:32-51.

[3]张楠,王兆良,刘菂婓,等.护士工作倦怠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的关系[J].护理学杂志,2010,25(13):26-28.

[4]陈玉林,李毅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的举措.护理学杂志,2010,25(13):26-28.

[5]陈琼妮.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对ICU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D].长沙:中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