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回民区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

马兰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八幼儿园马兰

【摘要】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个体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独立的标志。幼儿期是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调查呼和浩特市星河幼儿园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这一现状,以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即: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和自我延迟满足,并根据当地幼儿的现状找出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现状调查;自我控制能力;幼儿;对策

【中图分类号】G323.37【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5-0182-01

一、问题提出

1、自我控制的概述。(1)自我控制。一些研究者认为,自我控制能力在儿童期已经初具雏形,并在此时期得到显著地发展。于是,关于儿童的早期自我控制能力与机能的研究不断增多。(2)幼儿自我控制。目前,国内外对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研究有很多,对自我控制的表述及含义也不尽相同。我国学者如朱智贤(1991),则从儿童个性发展角度研究,指出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个体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控制。杨丽珠教授(1995)则认为幼儿自我控制的内涵是: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的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本文将采用杨丽珠教授的观点对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行论述。(3)幼儿期是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在理论上,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控制是人类个体从幼稚、依赖走成熟、独立的标志。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显得极为重要。在实践上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玉华认为个体良好行为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

2、幼儿自我控制的结构分析。在我国不同研究者对幼儿自我控制的结构也有不同的理解。朱智贤,陈帼眉等认为,自我控制能力主要包括行为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果断性、独立性、行为动机、对情绪的控制等成份;杨丽珠等认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结构包括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和自我延迟满足四个方面。本文将采用杨丽珠的观点,对幼儿自我控制的四个维度分别进行论述。(1)自制力。自制力主要表现为通过抑制直接的、短期的欲望而控制冲动的能力。(2)坚持性。坚持性主要表现为在某种困难情境中,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持续或持久的一种行为倾向。(3)自觉性。自觉性主要表现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对禁止体验的认识和与看护人期望相一致的动机及相应的行为上。(4)自我延迟满足。自我延迟满足主要体现为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控能力。

二、呼市地区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和参考文献法,本问卷在杨丽珠、董光恒的“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的基础上自编问卷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家长评定表”题目采用四等级评定方式“从不、有时、经常、总是”四个等级号与自我控制水平成正比。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要求如实、认真的填写。问卷具体分为自制力(1-9)自觉性(10-13)坚持性(14-17)自我延迟满足(18-20)四个维度。接受调查的对象是呼和浩特市星河幼儿园随机抽取3、4、5、岁120名幼儿进行预测。大、中、小班各40份,男女各半。回收110份,回收率为91.67%。其中有效问卷为106份,有效回收率为96.36%。

1、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年龄比较。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在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和自我延迟满足方面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心理理论”研究认为儿童获得一种“心理理论”的质的飞跃期是4岁。2、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性别比较。从总的上看,3-5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且所有的差异都表现为女孩分数高于男孩。3、独生与非独生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比较。独生子女中自我控制能力好的为26%,非独生子女中自我控制能力好的为52%。可见,幼儿是否独生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好坏有直接影响。

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影响着人的自控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随着儿童的皮质抑制机能的逐渐完善,儿童的兴奋和抑制逐渐趋于平衡,使得儿童逐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各因素及其总的发展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2、性别因素。研究表明,女孩自我控制能力好的为40%,男孩自我控制能力好的为32%。可见,女孩明显强于男孩,所以存在性别差异。3、家庭因素。(1)家长的榜样作用。社会模仿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也能产生重要影响。幼儿通过社会学习、榜样模仿,产生自我强化进而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达到自我控制。(2)家长的文化程度。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好。学历是初中以下的家长自我控制能力好的为25%,而学历是大学以上的家长自我控制能力好的为41%。结果表明,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更重视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3)家庭形态。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幼儿其自我控制能力略好,而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则偏差。4、是否独生的因素。本文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中自我控制能力好的为26%,非独生子女中自我控制能力好的为52%。可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好坏与其是否独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对策与建议

1、转变家长观念。女孩的自我控制能力强于男孩与生理因素有关,但从其他角度来看,与家长重男轻女的观念也有直接关系。2、改变教育环境,增加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幼儿园是独生子女的最好群体生活环境,在幼儿园里,可以接受多方面教育来锻炼。集体生活可以培养孩子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严守时间,积极的参加各种活动,慢慢的养成好的思想和好的习惯。3、统一教养方式,发挥榜样作用。榜样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可以通过观察被模仿者(榜样)受到奖赏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作用,因此成人可以通过树立榜样来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4、实施有效的言语指导。(1)指导幼儿学会使用自我言语指导。自我言语可以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便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教育者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指导幼儿学会使用“自我言语”,促进其自我控制的发展。(2)指导成人使用言语指导。教师的认真观察、适时介入、积极评价等指导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幼儿自我控制意识与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成人的教导、引导之上的。5、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皮亚杰曾言: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不仅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还能激发其潜能。有研究表明,游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各个纬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6、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1)使用正强化;(2)建立活动常规;(3)忽视麻烦行为;(4)家园要求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