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线路损耗的方法及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降低线路损耗的方法及措施

戴天夫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严重,能源供应越来越紧张,电力工业可以为社会提供能源,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部门。节约能源。在电力传输中,电导和电阻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有功功率,而变压器的电纳,电抗和线路电抗以磁能的形式消耗无功功率,这导致电网中的线路损耗。电网电路的损失不仅影响电力传输的安全性,而且给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电力企业必须重视节能降耗,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电网线路的损失,这将为中国创造节约。这种类型也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降低线路损耗;方法及措施

1线路损耗的原因和危害

电力企业不仅是能源的供应部门,是重要的节能部门,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应该重视能耗问题,对电力系统中的线路损耗问题,应该用科学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能源的安全可靠。线路损耗是供电企业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同时也是企业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综合性技术指标,线路损耗是能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发电厂的电能要通过输变电设备和配电设备,在经过电线供给用户使用,电能在传输、变压、配电等过程中流过导线、开关、变压器等电阻装置,会产生能量损耗,由于管理问题也会造成电能流失,这就是线路损耗。线路损耗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可以将线路的损耗降到最低范围。线路的损耗可分为固定损失、变动损失、管理损失三方面。固定损失不会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只要是供电设备运行时,就会造成电能的消耗,这种损耗与其他的因素没有关系,称之为基本损失。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等的铁损、电力线路的介质损失都是固定损失。变动损失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变化趋势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变压器、调压器等设备损耗都是变动损失。电网最初设计时,没有合理的规划方案,导致线路传输距离过大,或供电半径过长等问题都会使线损的增加,还有由于用户的违规用电和窃电现象、电网元件漏电、电能计量误差等问题没有有效地控制,也会造成电能的损失,这些都属于管理损失。线损对整个电网系统的危害都是很大的,由于电力传输中的电能损失的同时会转化为热能,导致线路过热,使得绝缘材料出现老化现象,减少了线路的使用寿命,严重者会出现击穿现象,使配电系统出现事故或火灾事故。另外线损会造成能源消耗浪费,影响能源的利用率,所以供电企业应对线损进行有效的管理。

2降低线路损耗的方法及措施

2.1管理措施

2.1.1严格自用电和变电站站用电管理

严格自用电和变电站站用电管理:对自用电和变电站站用电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每月应对纳入线损电量的自用电和站用电进行统计。所有站用电都应装表计量并计入线损电量中,严禁通过站用电对外转供电。职工生活用电、关联单位用电、非生产用电(大修、基建)都应装表收费。

2.1.2完善组织管理

工作涉及的方面众多,因此,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完善组织管理。电力企业应该建立三级管理网。通过分级、分专业、分线路、分电压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考核。对于相关负责人,应该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确保降损工作的顺利展开。

2.1.3强化营销管理

一方面,要加强用电检查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防窃电措施,并对电力线路进行不定期检查,减少和避免用户偷电、窃电的行为,一旦发现,应该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电力抄表的管理,减少抄表误差,杜绝错抄、漏抄以及估抄现象,同时,采用智能电表和远程抄表技术,提高抄表的质量和效率,减少抄表数据错误所引起的损失。

2.1.4建立线损率指标管理

线损率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的高低能够反映供电企业管理、设备、技术等多方面的水平,要使线损率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以其他~系列指标的实现作为保证。其他一系列指标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的理论线损指标、功率因数指标、补偿电容器投运率指标、管理线损指标等。指标的制订要合理、科学,并要形成制度落实,同时要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2技术措施

2.2.1规划出合理的线路结构

输电线路的结构(如各个电压等级的供电半径、变压器配用的合理性、变压器的分位置等)对线路损耗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如果某个区域的供电负荷较高,则应首先虑把配电变压器安置在负荷中心或者中心,同时改造线路,将陈旧的电路设备进行更换,如采用新型的合金导线、更换陈旧的绝缘子等,这样就可以减少系统中的电能损耗,同时还能够提高线路的承载能力和维护线路的安全。

2.2.2选择适合的导线截面

导线损耗是线路损耗的一个重要部分,众所周知,导线的截面积和能耗是成负相关的,导线截面越小,能耗越大,导线截面越大,能耗越小,但是,在考虑能耗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线路的成本问题,因为导线截面积增大,会增加材料的费用,从而造成建设投资增加。因此,在输送线路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经济、安全、降低损耗等因素,合理的进行选择。

2.2.3提高功率因数,优化无功补偿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l,一般具有电感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所以必须设法提高电力网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率因数,以充分利用发变电设备的容量,增加其发输电能力,减少供电线路中的有功功率和电能损耗,并降低线路中的电压损失与电压波动,以达到节约电能和提高供电质量的目的。无功功率补偿,简称无功补偿,在电子供电系统中起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作用,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地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无功补偿的原则是“分级补偿,就地平衡”。补偿方式通常应采用集中补偿和随机补偿相结合的方案。如对容量为30kVA及以上的10kV配变应随机就地补偿,在线路长、负荷大的10kV线路上安装并联电容器进行分散补偿。

2.2.4采用新型电表

陈旧的电表容易出现故障,给管理带来困难,而新型的电表能够实现远程集中抄表,对窃电等行为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因此,采用新型的电表可以降低电能的损耗。

总结:线路损耗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是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不仅直接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能引发相应的安全事故。因此,供电企业管理人员充分重视起来,对线损产生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从管理和技术方面采取针对性的降损措施,做好线损考核,切实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于明.降低线损的技术及管理措施[J].电力教育,2010(1).

[2]江北,黄伟,魏志莲,卢苗.基于优先级排序的配电线路改造措施分析[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2).

[3]孙立业.浅谈实现电力网络降低线路损耗的主要技术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3(9).

[4]无功电价政策对电网节能降损水平的影响及修订建议[J].钱峰,唐寅生,苏喆,陈登明,贺之渊,汤广福.电网技术.2009(04)

[5]线损四分管理中的降损措施分析[J].蒋冬梅.通讯世界.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