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给药时间对高血压降压疗效的影响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不同给药时间对高血压降压疗效的影响探析

党晓红

党晓红(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清晨6:00-7:00时间段服药;观察组在夜间20:00-21:00时间段进行服药;动态监测两组患者24h血压变化情况,做好详细记录。结果不同时间段进行服用降压药,均能降低患者24h血压平均值。但是,对比两组患者夜间与清晨时间段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值,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降压药物的代谢动力以及患者血压波动节律,制定合理的给药时间,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变化,使降压疗效有效提高。

【关键词】不同给药时间高血压降压疗效影响

高血压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属于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脑卒中以及冠心病的一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高血压疾病还不能完全根治,患者只能依靠长期服用降压药来控制病情,但是由于患者病情、生理状况、服药依从性以及药物治疗方案的差异,药物治疗效果也会出现差异。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来看,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并没有针对患者的生理节律情况了考虑患者的给药时间,因此,降压疗效并不理想[1]。本研究选取高血压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给予患者降压药物治疗,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对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80例进行临床观察,选取的所有患者均为初始病理;或者为轻度、中度患者,并且患者已经停止服用降压药超过两周。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年龄为35岁至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9±9.7)岁。将选取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有相同的例数,均为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两组患者用于临床对比。

1.2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氨氟地平进行口服,每次服用的剂量为5毫克,每天服用一次。两组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时间服用,对照组患者在清晨6:00-7:00这个时间段服用降压药,观察组患者在夜间20:00-21:00这个时间段服用降压药。每天都要测量患者的血压,连续治疗两周之后,如果患者的血压没有达到正常水平,则要服用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利尿剂,直到患者的血压降到正常值,才停止服用这两种降压药物。连续治疗六个星期之后,复查患者的血压变化,对患者24h动态血压进行详细的测量[2]。

1.3观察指标

采取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患者的24h平均血压进行测量,白天(8:00-22:00)要每间隔半小时测量一次,夜间(22:00-次日8:00)也要每间隔半小时测量一次,夜间采用袖带自动充气对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进行测量。受检者要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时间,自动测试血压的时候,受检的上肢要保持静止的状态,避免由于患者上肢的摇动影响测量数据。将监测获得的动态血压数据做好详细的记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值进行观察:①观察患者24h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值。②监测患者白天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值。③观察患者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值。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给药时间的降压疗效对比

表1对比不同给药时间的降压疗效(单位:mmHg)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血压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两组患者24h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白天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给药时间对患者清晨时段血压的影响对比

表2对比不同给药时间对清晨时间段患者血压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清晨时间段(6:00-8:00)血压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清晨时间段血压下降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3.1保持正常血压的临床意义

据相关报道,在特定时序上,人体血压会表现出节律性,在传统的临床治疗中,人们往往是采取单一的血压值作为降压药物的疗效评价,但是,自从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之后,人们发现血压会出现昼夜节律性改变,另外,患者心脑肾事件发生的概率与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心脑血事件的高发期是每日清晨,这主要是因为清晨患者血压会出现陡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除了降低患者血压昼夜值之外,还要将患者不健康的血压节律模式纠正。

3.2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由于高血压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患者病情,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要充分关注患者的用药,重视患者的用药时间,给予正确的指导。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夜间服药能够更加有效降低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因此,护理人员应该要尽量将患者降压药物的服用时间调整至夜间,使患者能够保持健康的血压昼夜节律性,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在患者治疗一段时间之后,护理人员还应该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复查,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变化,保证患者恢复昼夜节律,否则,给予患者更进一步的药物治疗。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夜间(20:00-21:00)用药,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与清晨时间段(6:00-7:00)服药的对照组相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夜间给药更能促进患者血压下降,临床治疗中可以选择夜间给药进行高血压治疗。

参考文献

[1]杜湘云,陈党柱.杓型高血压与非杓型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23(28):156-157.

[2]陈辉,于瑞英,胡佳.不同服药时间对非勺型高血压病人降压疗效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30(1):11-12.

[3]薛晓荣.动态血压监测评价不同给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39(07):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