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近段骨折创伤早期治疗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老年股骨近段骨折创伤早期治疗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王作营

王作营

(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骨二科271219)

【摘要】目的:浅析老年股骨近段骨折创伤早期治疗的临床心得与体会。方法:选取自我院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对其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后效果。结果:60例患者,手术时长为1.5~5h,平均时长为2.1h;出血量为270~810ml,平均出血量为420ml。患者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优良率为74%。患者出院6个月后来院复查,未发现股骨头坏死、钢板松动、内固定物折断以及感染等症状。膝、髋关节恢复功能较好。结论:老年患者是股骨近段骨折常发人群,临床上实施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骨折状况。患者术后应加强患肢的功能恢复,同时提高患者的骨骼质量,从而减少骨质疏松症状造成的骨折现象。

【关键词】老年股骨;近段骨折创伤;早期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9-0353-01

股骨近段骨折临床上分类,主要为股骨头骨折、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以及转子下骨折4种。其中的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多发于老年患者,尤其为女性人群,多表现为骨质疏松【1】。临床认为,在患者治疗早期时,骨折易产生错位可能,多主张采用内固定治疗方法,其通过手术治疗,辅之以穿矫形鞋或皮牵引方式,较快愈合,且对患者的损伤较小【2】。现就我院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股骨近段骨折的6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自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股骨近段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均符合:年龄大于60岁,经检查身体出现不同程度骨折。

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为60~82岁,平均年龄为73.1岁;入院时长1h~11d,平均时长为4.5d。骨折类型中:股骨颈和股骨转子边缘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27例,股骨转子区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2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有股骨干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类型:横断17例,斜型13例,螺旋型19例,粉碎性骨折11例;其中伴有股骨粗隆冠状面骨折21例。骨折原因:摔跌伤31例,高处坠落伤17例,车祸伤12例。开放性损伤39例,闭合性骨折21例。

1.2方法:

手法复位:行内固定治疗术,先行手法复位,患者取平卧位,屈髋及至90°,沿股骨干纵轴向上牵引,然后内旋、外展患肢,保持内旋外展姿势,将下肢进行手动伸直,骨折复位后,下肢不外旋。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术:患者行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牵引复位股骨近段骨折和股骨干骨折处,牵引维持正常的颈干角和前倾角,取大转子顶点近端5cm沿大腿外远端纵向切开软组织至股骨,游离或翻转的骨块使用钢丝或钢缆进行捆扎固定。使钢板贴附于股骨外侧,在接骨板近端经定位孔向股骨颈中旋入定位导针,使定位导针于股骨颈中后位置,依次滑动加压旋入螺钉2~3枚,促使钢板与股骨紧密贴附,再在接骨板的近端向股骨颈中植入钉3~4枚,其中达到至少有2枚锁定在股骨距上方位置。视患者状况植入螺钉数目,逐层缝合切口,近端留置半胶管引流,48h内给予拔除,术后2周可对切口拆线,使患者出院。

术后用药:患者术后2天后使用抗凝类药物,视患者状况,用药至少一周,定时监测患者骨折部位凝血功能以及D-二聚体。术后1周患者可在床上做屈膝锻炼,2周后可进行拆线。患者术后3个月内禁止负重,待骨折处出现骨痂或临床愈合后,方可进行负重。患者术后应半年回院进行复查。

1.3疗效判定:

记录观察患者手术时长、出血量,患者3个月后骨折愈合状况,以及出院半年后患者来院复查状况。采用Friedman-Vyman系统标准评价结果,记录优,良,一般,差。患者出院6个月,记录并观察其并发症状况。

1.4数据分析:

数据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患者,手术时长为1.5~5h,平均时长为2.1h;出血量为270~810ml,平均出血量为420ml。患者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37例,6个月后愈合57例。患者治疗效果显示,其中优27例,良18例,一般15例,差0例,优良率为74%。

患者出院6个月后来院复查,未发现股骨头坏死、钢板松动、内固定物这段以及感染等症状。膝、髋关节恢复功能较好。

3.讨论:

股骨近段骨折,临床上主要包括多股骨颈骨折、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其症状多见于老年人,主要致病因素为骨质疏松性骨折【3】。临床上针对老年患者出现的股骨近段骨折多采用内固定治疗,其方式具有微创、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以及治疗效果显著等明显优势。临床上针对老年患者出现的股骨近段骨折状况,不应单独治疗骨折现象,而应根据患者年龄、骨量状况,进行综合性治疗,以此减少患者治疗后骨折复发现象【4】。

本次研究选取自我院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股骨近段骨折的老年患者60例,针对其骨折症状,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2天后给予抗凝类药物辅助,1周后引导其完成屈膝锻炼,患者术后3个月后恢复状况良好,6个月后复查数据显示,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

总而言之,针对老年患者出现的股骨近段骨折现象,应视患者年龄将骨折与骨质疏松症状综合衡量,重视患者骨量减少,及时提高骨骼质量,从而才能有效的避免骨折现象。

参考文献:

[1]冯建武.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3):71-72.

[2]孙海波,彭阿钦,张万龙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相关性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4,(7):600-602,603.

[3]彭昊,甘经岳,方洪松等.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6):441-444.

[4]靳丹,郭强,封琳等.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J].山东医药,2011,5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