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BIPAP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疗效分析

黄建亮

黄建亮(金华市第二医院321000)

【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214-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在急性发作时表现更为突出,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明显,引起呼吸衰竭,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临床治疗中,有创机械通气,虽然疗效确切,但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且易引起并发症,患者家属难以接受。我院采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衰患者60例,现疗效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至201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符合COPD(2011)诊断标准和呼吸衰竭诊断标准[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8.0kPa、二氧化碳分压(PaCO2)〉6.7kPa;具有无创机械通气指征,排除肺大泡、气胸、病理性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禁忌症患者60例。所有病例均有气促、咳嗽、咳痰加重,明显呼吸困难伴紫绀,呼吸频率每分钟大于22次。60例患者均意识清醒,有咳痰能力。随机为分观察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5±10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4±11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按常规综合治疗,应用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呼吸兴奋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2~4L/分。观察组在上述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通气模式通气/压力(S/T)控制通气,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鼻面罩旁孔给氧,氧流量3~5L/分,吸气压(IPAP):8~10cmH2O开始,逐渐增加压力值10~18cmH2O,呼气压(EPAP):3~6cmH2O,吸呼比为1:2,接湿化装置。合并胃胀气和不能进食者予置鼻胃管,胃管经面罩专用孔引出。治疗前把呼吸机配合的有关事项进行交待,并给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以消除其紧张情绪,让患者自己体会和学会与呼吸机相互适应配合。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在同一治疗阶段检查动脉血气的pH值、PaCO2、PaO2、SaO2的变化趋势,观察神志、气促、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

1.4统计学处理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4小时后两组血气分析、心率均明显好转,且呼吸困难减轻,紫绀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以PaCO2、PaO2、SaO2的变化更为突出(P〈0.01),提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改善缺氧,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均优于鼻导管给氧方式。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变化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长期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呼吸功能受损,导致肺泡处于低通气状态,应用机械辅助通气可以辅助病人呼吸,减少呼吸做功,利于呼吸肌力的恢复,改善由低通气引起的病理生理反应[2]。综上所述,在意识清醒、有咳痰能力、配合治疗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提倡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参考文献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01-22.

[2]朱蕾,李燕芹,等.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1997,1(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