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心理学对常识心理学的批判与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科学心理学对常识心理学的批判与启示

赵亮1李慧慧2

赵亮1李慧慧2(1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2)(2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山东,潍坊261053)

中图分类号:G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158-02

摘要:科学心理学与常识心理学是心理学存在的两种知识形态,由于常识心理学确实缺乏科学性、其研究方法及得出的结论都有待科学化是无庸置疑的。自从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就对常识心理学开始了激烈的批判,甚至企图否定常识心理学。那么科学心理学作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流知识形态对常识心理学的发展又有哪些启示呢?文章将主要探讨这些问题。

关键词:科学心理学;常识心理学;取消主义;启示

科学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己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的一百多年,科学心理学从哲学的摇篮里独立出来,在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发展了许多的理论体系,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常识心理学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创建的心理学,是普通人对自身的心理生活、他人的心理生活、及其相互关联的理解和解释。它使常人有可能涉入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生活,达成交互的心理沟通和影响[1]。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常人常常在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行为,并进行必要的因果解释。常识心理学来源普通人的心理生活经验,并且通过日常交往而来传递和流行。科学心理学家为了维护心理学的实证科学性质,常常认为常识心理学的重要性可以忽略,不值得认真对待。

那么,两者到底是什么关系?科学心理学为什么批判常识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对常新心理学的发展又有哪些启示?本文将逐一探讨这些问题。

一、科学心理学与常识心理学

(一)科学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流知识形态,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成立的心理学实验室为其诞生的标志,是指用客观的、科学的、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2]。

科学心理学研究坚持价值中立的立场来探索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客观规律。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是客观的反映个体心理和行为现象,不应该带有研究者的任何主观偏见和价值观念。研究者只管是不是的问题,而不管该不该的问题。笃信客观普适性真理,强调理论观点是普遍适用的,实证主义作为心理学的科学方法论,其根本原则就是坚持用现象的不变性和恒常性来解释现象,以取代以往对现象神学的或形而上学的解释[3]。科学心理学方法论认为,对科学来说最重要的是它所使用的方法,认为科学的进步取决于科学方法的进步与完善,主张以方法为中心和量化研究,实现研究结果的严密性、客观性和精确性。

(二)常识心理学。

1.常识心理学是什么?

常识心理学是一个心灵哲学与心理学都探讨的问题,具有哲学层面与心理学层面二重意蕴。第一,哲学层面的常识心理学。它主要关注的是心灵的本质、心物关系以及常人心灵的作用机制等问题。第二,心理学意义上的常识心理学。它与专家的、学院式的科学心理学相对,主要是指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创建的心理学,是存在于普通人生活经验中的心理学[4]。哲学层面上的常识心理学并不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常识心理学,但它们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探讨的角度不一样[5]。

常识心理学并不是心理学的理论分支,也不是写于书本、为专家们所坚持、讲授的学说,而是自发流传于大众之中的、用信念、愿望等命题态度来解释和预言行为的常识,因此也常被称为常识心理学、命题态度心理学、民间心理学[6]。

2.常识心理学的特点。

首先,常识心理学十分强调研究真实的问题。最初提出的问题必须具体化,必须从特定的社会背景出发,从生活出发。只有研究真实的问题,才可能得出有效的结论,才能更好的贴近以及服务人的生活。其次,常识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要做到价值中立是完全不可能的,必须正视人的价值多样性。心理学家提出的每一个理论都与他的现实经验,心理生活有关,而且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有着直接的关联。心理学研究这一举动本身就具有价值多样化。再次,常识心理学认为,要拉近心理学与现实的差距,必须抛弃那种“方法至上”的理念,心理学研究必须从研究的问题出发,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来选择手段和方法,而不是用方法来约束问题。

二、对常识心理学的批判

尽管科学心理学家承认实证科学心理学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但自从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实证科学开始,心理学的长期的过去和短暂的历史之间便划开了一道深沟,并且按照实证心理学的标准来看,心理学在很长的过去是非科学的或前科学的。目前对常识心理学的批判比较著名的是取消唯物主义。

(一)取消主义。

“取消主义”是1968年科恩曼提出的一个概念。取消主义是一种极端的科学主义取向,是建立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基础上的心灵哲学。其倡导者主要有罗蒂和费耶阿本德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了丘奇兰德和斯蒂克等人的有力辩护。

具体来说,取消主义的主张有三个方面:首先,从本体论上看,常识心理学所断定的实在是不存在的。大脑中真实存在的只有神经元及其活动、过程和连接模式,并不存在常识所设想的信念状态,也没有发生过常识所赋予信念的那些因果作用、语义内容。其次,从语言哲学角度看,由于人身上除了神经过程和状态之外,并没有信念之类的状态和实在,因此常识心理术语只是一些没有实际所指的空概念,必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术语的常识化而被精确的科学语言所取代。第三,从方法论上看,常识心理学的解释、预测模式及其原则的基础是类比、隐喻,而不是对心理过程及其与行为关系的科学认识,因此是根本错误的,随着科学对心理微观结构和机制的洞彻把握,它们必然被抛弃。

(二)取消主义的论证。

丘奇兰德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解释上的正确性和广泛性;历史上的发展性;与其他现有理论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但常识心理学在这三个方面都不令人满意。首先,在解释、预测的实践中,民间心理学在很多问题上,都不能给出科学的解释,不仅如此,民间心理学的许多解释和预测带有牵强附会的嫌疑。其次,在理论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上,民间心理学不能与其他现有的科学理论整合,它的范畴与物理科学背景下的范畴要么是不可通约的,要么是毫不相关的,被众多的科学领域排挤在门外,处于一个尴尬的、孤立的地位。此外,民间心理学的发展几乎停滞,古代人的常识心理概念图式几乎与我们人类现在的心理概念图式在本质上没有区别。甚至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民间心理学表现出一种稳步倒退的趋势:在原始文化中,它解释的范围遍及一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适用范围逐渐缩小,并最终只限于对高等动物、人的解释。

三、对常识心理学的启示

常识心理学过于重视主观性和差异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否定心理学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潭,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共性及其基本规律的存在,否定了建构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可能性。那么科学严谨的科学心理学对常识心理学的发展有哪些启示以及常识心理学应该怎样从科学心理学中汲取营养来发展自己呢?

(一)通过语言分析,从词源学和词义学上揭示常识心理学术语的真实所指。常识心理学须从简单的传统继承中超脱出来,以现代科学精神为指南,以辞源学与语义学对常识心理学的“术语”予以深入分析和考证,把心理语言与物理实在区别开来,进而揭示其本质。必须认识到心理语言不同于物理语言,它是一种间接、不明确的指谓方式,是比喻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借喻。总之,心理语言确实是原始的、前科学的,但它们不是空概念。当人们运用时,它有真实的指称对象和过程。

(二)在吸取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转换心理研究的方法论模式。

传统常识心理学对心理的认识是以类比、隐喻为基础的,它所描绘的心理世界不是实在的真实反映。人类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可以而且必须利用它,但仅靠它是不够的,还应随着认识的发展,不断剔除其隐喻、类比的成分,揭示其真实本质。科学心理学强调直接用科学方法,通过考察心理现象背后的神经结构、过程和机制来认识意识,这就为我们反思传统心理研究方法论、深化对心理现象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当然,仅凭科学方法或仅凭类比、隐喻方法都是不可靠的,揭示心理的本质需要一种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的多元方法论。

(三)借助认知模型和认知理论,揭示心理活动的真实过程和运作机制。

要对心灵的认识有实质性的飞跃,必须发展直接的认识、把握心灵的方式。联结主义从神经元的角度考察问题,考察它们的内部成分及其复杂的相互作用方式,这是问题的本质。我们应试图探究的是真正理解人脑的工作原理当然联结主义模型不是神经模型本身因为前者并不关心神经结构和过程细节,因此只是关于神经系统的抽象模型。

总的来看,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在不断进步、发展。新的研究和解释方法也层出不穷。对于常识心理学,我们不能取消其存在的价值,而只能对其作新的理解和重构,抛弃其中的以实物为类比基础建立起来的拟人化的虚构,建立符合心理世界本来面目的概念图式和结构图景。常识心理学要学会从科学心理学中吸收资源。当科学心理学普及时,心理学的科学知识变成常识,常识心理学就会通过科学化来进入和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葛鲁嘉.心理文化论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M].1995.

[2]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美]波林,著,高觉敷,译.实验心理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葛鲁嘉.常识形态的心理学论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715-719.

[5]叶浩生.科学心理学、常识心理学与质化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5-91.

[6]刘占峰.心灵哲学视野下常识人的概念图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