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郭永晶

南岔林业职工医院(人民医院)黑龙江伊春153100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因素,为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用药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用药依从率为29.38%,影响其用药依从性的因素有患者经济状况、高血压病情轻重、病人对高血压病知识了解多少、病人就医频率高低(P<0.05)结论:选择经济的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可提高服药依从性。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

目前治疗高血压主要从两方面着手:药物治疗与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而言,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过程。要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因高血压带来的靶器官的损害,就必须提高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CPAT)。研究表明,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为进一步阐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作者对200例已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组200例均为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人选条件: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确诊高血压病病程在半年或半年以上并嘱长期服药者;在医院现有诊断条件下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调查方法: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表是在参阅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教育目的由专家指导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①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②社会资料,如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药费报销情况等;③疾病资料,如既往住院史、合并其他疾病情况、每日降压药费用等;④服药依从性(CPp),根据Morisky—Green法设定的4个问题来评定研究对象的CPAT:“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当你服药自觉病症更坏时,是否曾停药4个问题的回答均为“否”即为依从性佳;4个问题只要有1个或1个以上的回答“是”即为依从性差。调查者与调查对象在人院后3~5d进行面对面交谈,解释调查的目的和内容,对问卷内容逐一询问,并代为填写。问卷回收率100%。

二、结果

病人的一般资料与服药依从率(见表1)。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各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依从性为因变量,各影响因素作自变量。结果显示,在各因素中年龄、高血压病知识、经济状况、临床症状消失、病情分度、高血病程、就诊频率、求医条件、有无并发症这些因素对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婚姻、文化程度、高血压家庭史、药物副反应有无、服药次数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引入水平为0.05,删除水平为0.10,用向前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有:高血压病程、高血压病知识、病情分度、就诊频率、经济状况(见表3)。

三、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CPAT)是指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对医嘱坚持执行的程度。依从性不佳是指病人不能按医嘱坚持进行药物的自我管理。本研究采用Morisky—Green测评法:Morisky等对CPAT高低与血压有效控制之间进行了为期42个月的长期观察,结果表明CPAT积分能较好反映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其灵敏度为0.81,特异度为0。44,阳性预测值为0.75,阴性预测值为0.47,预测值为0.69。由此可以认为Morisky—Green测评表在评价CPAT时还是比较可信的。加上其简便、易行、节省资金的特点,适合在进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时使用。这也是Morisky—Green测评表运用较为广泛的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佳者为29.38%,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28.6%~31.1%)相符,低于国外学者报道的结果(43.0%)。说明我国高血压防治与国际高血压的防治目标还相差甚远,我国高血压的防治任务仍然艰巨;影响CPAT的原因很多,田镇安等l63认为,服药依从性与性别、婚姻状况有关;王素芬认为,依从性与文化程度、职业有关。

本研究没有发现以上因素与CPAT有关。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高血压病程、高血病知识、就诊频率、病情分度、经济状况与CPAT有关。高血压病情越重,高血病相关知识越多,尤其是当病人了解高血压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时,其CPAT越佳。经济状况良好、就医频率高者,对疾病重视程度高,接触医护人员机会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认知程度越高,理解了服药的重要性。坚持服药,关注效果,主动随访,形成良性循环。相反,对治疗采取无所谓态度,对疗效不关注,只当自己感到不适时才想起服药,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出现并发症时就医。年龄因素对CPAT的影响在多个研究中论及,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结论,本研究与walle—nius等_8j的研究结果相符,这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衰退,生活自理能力差,且经济收入减少,无法支付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费用所致。本研究提示:选择经济的药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可提高服药依从性。

原发性高血压是必须长期治疗的疾病,良好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有效地降低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帮助高血压患者改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以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戴俊明,卫志华,张蓓燕,等.社区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与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253.

[2]田镇安,刘志明,刘海波.297例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19:1430.

[3]王素芬.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