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切开取出刺入婴儿大腿内月余并移位的缝衣针一例报告

/ 1

免切开取出刺入婴儿大腿内月余并移位的缝衣针一例报告

刘洪涛

【中图分类号】R35.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55-01

异物进入人体组织在外科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绝大多数需手术探查取出,有的异物进入深部组织取出非常困难,在权衡利弊后甚至不予取出。本文所报道的一例大腿内缝衣针的取出,未行麻醉和探查手术,但事半功倍,效果非常满意。

1病例

患儿,女,9个月,阵发性哭闹月余,发现右大腿前中段红肿触痛3小时就诊。患儿一月前无明显诱因长时间哭闹,家长当时予以全身检查,仅发现其右大腿后上段皮肤青紫瘀斑,直径约2cm,中央似乎有点微痕,无出血,余无异常。家长当时以为被虫子所咬,故未重视。一月来患儿经常无故哭闹,以改变体位时为甚,饮食二便尚可,无发热。三小时前,家长给患儿洗澡时,发现其右大腿前中段皮肤红肿,触之患儿即哭闹,遂抱送入院。追问病史,家长回忆起似乎在此同期家中日常使用的一枚缝衣针不见了。入院体查:体温不高,右大腿前中段皮肤红肿,直径约5cm,无溃烂,触之较硬,无波动感,扪及皮下似有尖刺样硬物。疑有异物存留。予以X线摄片检查,发现右大腿前中段有一枚完整的缝衣针,针尖由后外侧朝向前内侧。结合病史、体查、X线摄片检查综合分析,估计月余前患儿不明原因被针刺入右大腿后上段,由于当时没考虑到异物进入体内,家长未重视,一月来,因家长搂抱患儿时的挤压作用以及肌肉本身的收缩作用等原因,缝衣针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在右大腿内不断移位,从右大腿后上段移至右大腿前中段,直至局部发炎才被发现异常。

2治疗

因体查感觉缝衣针的针尖就在皮下,针孔端也隐约可扪及,再加之患儿年幼无法配合,麻醉、手术均有一定困难,遂决定不麻醉不切开将针取出。跟患儿家长讲明取针的方法,并强调针在体内时间长达月余,可能已锈蚀,在取针的过程中针有可能折断成数截而使问题变复杂。家长签字同意一试。于是,让患儿仰卧于手术台由助手帮忙固定其患肢,无菌条件下扪及缝衣针的针孔端,顺着针尖的方向小心推顶,当针尖刺及皮肤时明显感到阻力增大,此时改推顶针孔为推按针身,另一手用蚊式血管钳将针尖顶起的皮肤往针尖上回压,使针尖刺穿皮肤,露出尖端约2mm,再以持针钳夹住露出的部分,顺着原来方向往外拔,将其拔出。缝衣针取出后检查,长约4cm,已锈成黑色,针孔完整无损。挤出伤口内少许血液,消毒包扎,予以抗感染对症治疗,三天后患儿伤处迅速痊愈,随访三年一切正常。

3讨论

本例患儿因皮下可扪及针尖,故拟将计就计,因势利导,以针尖本身制造一个出口,暴露尖端,再予以拔出。在其尖端刺进皮肤时,之所以改推顶针孔端为推按针身,是因为针孔处是缝衣针最脆弱的地方,用力推顶有可能使其折断而留下微小的异物于组织内更难处理。本例异物取出耗时不到一分钟,全程未用麻醉,又避免了切开皮肤造成不必要的创伤,相当于肌肉注射,医患双方都感到满意。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跳出定势思维,以安全、简便、有效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临床医生的必修课。

作者单位:421171湖南省衡南县泉溪镇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