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3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常秀洲

河南省滑县第六高级中学常秀洲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呢?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1、接受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标与教材、研究性学习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要求。首先,在教学目标上传统的化学教学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狭义系统性,过分注重知识细节,过分偏重技能的训练,过分注重学习的结论,过分依赖老师的系统讲解。而新课标则是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均得到有效的发展。

其次,在教学设计上新课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不同,新课程倡导:

(1)设计的重点是整合与落实三维学习目标,明确化学核心观念与认识方式的发展目标,明确学生的已有认识及其转变的重点,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活动。

(2)教与学的方式是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强调把学习时间、资源流留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和个性。

(3)教师的脚色地位是体现教师的设计、组织、指导、支持作用,体现教师参与学习与学生互动的脚色意识。

(4)学生地位体现处于主动地位、是学习的主角,以获得发展为目的。

在结构与内容上与原教材不同,有些教学内容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都有涉及教学时要注意学习的阶段性与层次性,注意为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可能。如对于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在化学2模块中要求: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及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而在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要求: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等,在必修模块教学中,注重基础性,不能随意提升教学难度,在选修模块教学时,要注意更新专业知识。

2、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因为文化素质高的教师,在教学中反应快,判断准确,不容易发生知识性错误或判断上的错误,对学生有很强的说服力,易获得学生的信任;文化素质高的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左右逢源,课堂信息量大,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往往会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新课标下的教学具有“动态”特征,教学内容更宽广,如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内容标准中要求“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标准中要求“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建议“查阅资料或观看录像:质谱仪、元素分析仪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等。因此,教学实践中要带着问题“下水”,积极钻研,提高理解、说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专业自信心,努力形成自己的“专业再生”能力,成为专业知识扎实,知识视野宽广,教学技能过硬的专家型教师。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性、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学生的独立人格,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广泛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在学习必修2的《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时,可给学生列出阅读提纲:1、煤的综合利用有哪些途径?石油的精炼有哪些方法?这些方法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方法?2、什么是煤的干流气化和液化?煤的干馏产物有哪些?出炉煤气与焦炉气有何不同?3、石油的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及催化裂化的产物分别是什么?4、催化裂化和裂解的目的有什么不同?这样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自由思考、相互探讨,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的应该是怎样让学生学好,而不是教师怎样教好;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了哪些具体知识;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智力的发展。

三、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信息传递与反馈的交流过程,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与共鸣的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老师要首先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多给他们表达自己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学校里,师生交流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热爱、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在课堂上展示风采的机会,都能感受到获得成功的那份喜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善待后进生,要特别注意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课堂上要把适合后进生层次的问题留给他们解决。这样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可以使他们逐步走近老师。反之,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注意优生,久而久之,他们会对老师产生偏见,认为老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讨厌后进生。这样的想法一旦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产生矛盾,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很难开展了。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还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你成为学生们心中的一分子时,他们就会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上课才会更专注、更投入,发表意见时他们会显得大胆自信、无忧无虑。因为他们都把你当成了朋友。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其次,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让每个学生品味学习的喜悦。也就是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会感觉到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才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总之,只有建立良性的、健康向上的师生关系,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平等对话,教学相长的平台。只有学生愿意学、乐意学,教师努力、愿意教,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四、优化教学过程、注重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做好教学准备,认真备课,抓住要点,精讲多练

衡量一位教师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因此一定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教学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备教材,要深入钻研,吃透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及该堂课的内容在整体教材或章节中占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前后的联系;二是备课标,对教学目的及对教材内容中各知识点的不同要求层次要了如指掌;三是备学生,要对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整体素质、知识储备、思想倾向及个别差异等心中有数;四是备教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研究出采用的教法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学法,对教法精心设计并随时补充修订,在运用时又能视具体情况,不生搬硬套,灵活性运用;五是备教后情况,对教学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得当”与“不当”、“成功”与“不足”等都要及时小结记录,并提出改进方案,以便今后改进。授课中还要抓住要点,精讲多练。

2、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突破重、难点,必须注意切入的方法恰当自然。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方向性、有思维价值。对重、难点的讲授一要科学、准确,让学生举一反三;二要融入课外知识、联系现实生活,适当拓宽延伸;三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四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维过程,不要过多地追求结论性的东西。另外,重点内容的学习,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3、把好练习、作业、辅导关,注重迁移训练,提高学生能力

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科学布置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要精心选择、设计题目,把好质量关和数量关,题目要富有启发性和代表性,要与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吻合,不是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要不拘泥形式的依据学生实际,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用心地设计一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要充分体现所学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迁移训练的内容针对性要强,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做到练会一题,会做多题。

作业批改要写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的评语,做好批改记录,并及时把作业批改情况反馈给学生。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面批、集体讲评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4、注重动手操作,强化实验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的作用日益突显。教师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应尽量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来完成,对可见度低而又无法让学生分组做的实验,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增加其可见度。学生做完实验后要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实验报告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课堂的容量,减少板书,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问题上,提高教学效率;二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使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小结更具有条理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的内容和方法。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1)、培养学生自学课本的习惯

自学是将来学生进入大学乃至投身社会继续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中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自学课本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找出重点划及发现疑问做标记。让学生学会看书思考,这样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学贵质疑”。有疑问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疑问是思维的源泉,是创新的基石。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他们敢于向课本挑战,敢于向教师挑战,敢于向权威挑战。质疑时机不限,可以是课始预习后的质疑,课中冲突性的质疑,或课后延伸性的质疑。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是否有价值,都给予鼓励。引导学生从敢问,善问,逐渐过渡到会问。

五、做好教学后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认真及时的做好教学后记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刍”的过程,也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找出教学中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因此,应记好如下几个方面:

1、记好成功之处

每堂课的教学,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学法指导、教学器具准备等方面往往有其独到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精彩难忘的片段,如课堂导入、恰如其分的媒体应用、巧妙的设问、好的教学方法、开放性或启发性的问题等等,将其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

2、记好失败之处

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等记录下来,使之成为教学得以吸取的教训。

3、记好学生问题之处

记教学难点、知识缺陷、思维障碍、作业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措施。

4、记好教学心得

记录下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感受。由于它直接来源于课堂,来源于师生,所以,它为以后教学中的扬长避短,为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总之,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标下,只有握新课程的精髓,,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宗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途径,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2003年

2、《课堂改革》,2005年。

3、《走进高中新课程》,2005年

4、《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

5、中国远程教育网,2008年。

6、《教育改革文献》,2008年。

7、《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2008年

8、《新课程教学指导》,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