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管理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自主管理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李桂丽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孙家小学李桂丽

学生自主管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学生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使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他们既是行为规范被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自主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学生的自主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主服务、自主管理是小学生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70%的学生是务工子女,学生的行为习惯、自我约束能力与城区的学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把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着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成为班级的主人。

一、基本做法

(一)转变教师观念。长期以来,班级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班主任来管理,班主任终日琐事缠身,疲惫不堪。在这种管理理念的作用下,班主任成了表面上高高在上而实际上身心疲惫的个体,而学生也成了听任安排、缺少主观能动性的“顺民”。怎样才能减轻班主任的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呢?我们认为要转变观念,教师要学会放手,学生要学会自律。只有把班级管理权交给学生,才能把班主任从日常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在学生的习惯养成目标基本达成的基础上,我们把学生自主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在实施学生自主管理之初,部分班主任不敢放手,怕出乱子,特别是低年级班主任有顾虑,认为孩子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不适合自主管理。为了打消班主任的顾虑,我们多次对班主任培训,研究讨论实施细节,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不同年级确定班级自主管理的内容和标准,低中高年级不同的目标呈现在学生成长手册,师生人手一本,为更好的实施落实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分级设立目标。学校根据学生年级、年龄特点,进行分级设立自主管理目标,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设立目标时根据个人及班级具体情况,设立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可行性合理目标。

例如: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了班委自己选、班规自己定、人人争当小小监督员等活动,使班级的每个角落都有人负责,每项活动都有学生参与,初步养成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中年级通过竞选班干部、自我分工、策划班队会、制定习惯养成小目标、组织班级各项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高年级通过达成习惯养成小目标、编写习惯养成三字歌、自选班干部、承办升旗仪式、少先队自主值勤、设计班级文化、组织会操比赛、班队会课等活动,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使集体观念、协作精神大幅度得到提升,逐渐形成班级自主管理模式。

(三)细化责任分工。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学生自主管理中,班干部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各班从班长到小组长全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并由班委会集体研究,根据个人特长和实际情况进行分工。班集体中的事务,大到运动会这样的重大活动,小到每日的擦黑板、整理讲台、给植物花草浇水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做到分工到人,责任到人,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四)健全管理制度。自主管理并不是意味着老师什么都不管,一切听任学生。应当在宏观上整体把握班级的发展方向。在微观上或者说是暗自里帮助学生实现自主管理,使班级朝着一个明朗而又进步的方向发展。我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孙家小学习惯养成教育三字歌》为纲领,结合学校和各班实际,让每个同学献计献策,归纳制定出班规、班训、班风。在学生们自由、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学生自己的行为标准,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

(五)完善工作机制。为了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能真正落到实处。我校建立了一整套学生自查自纠、值日班干部督促机制,把外在的强化、监督和学生自觉地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班主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主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并给予评价,帮助学生和班干部完善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水平。德育处经常调度各班学生自主管理开展情况,特别是当工作中遇到困惑时,德育处及时组织班主任进行学生自主管理专题论坛交流,低中高不同年级段的班主任,交流各自工作,谈经验,提建议,说困惑,从而做到了经验共享,困惑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每学期德育处组织班级自主管理展示:各班通过班级小报、班级发现日志、班会课、我说我班及学生活动策划等形式,展示自我管理的过程性材料,在展示的过程中班主任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六)创设活动平台。学校为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活动平台,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是开展争做合格小公民活动。通过组织小标兵评选、开展班风、班训、班歌、班规、评比、争做环保小卫士、学校小主人等活动,把班级自主管理、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活动中。

二是开展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活动包括五大主题:器乐比赛、班歌合唱比赛、艺术节文艺汇演、跳骚市场和室外刊板的建设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精心组织,根据自己的艺术特长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自己编排节目,担任节目评委,评选优秀节目。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的开展,集中展示了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成果,提高和展示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三是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为进一步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己组织设计教室文化和走廊文化的所有墙面,从设计方案、作品收集、到粘贴、点评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充分体现了学生们文化素养和组织能力。

四是“收旧利废”活动。学校每月一次举行“收旧利废”活动,由大队委自主组织进行,大队委成员们记账、整理、称货、分钱、整纪,分工明确,管理有序。少先队员们在学校大队部的号召下,将平时收集到没有用的废旧塑料、矿泉水瓶、废纸等拿到学校指定的可回收资源集散中心进行变卖,学校为了鼓励孩子,以市场价格的两倍价钱进行回收。通过活动,养成了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中也体会到了收旧利废的重要性。

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不同的岗位。学校设置了校报社长、编辑、记者;电视台的台长、摄像、主持人;广播站的播音员、采编记者;气象站成员、红领巾再生资源回收站成员以及校长小助理等岗位,把承办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校的小主人。如何开展工作,请谁来指导,都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学校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华,发挥他们的潜能。

每项活动的开展学生都以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不管是优秀学生,还是待优生,因人设岗,根据学生能力设岗,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着不同的进步。一是实现了学生管理的全覆盖。因需而设的岗位,确保了学校各项事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二是实现了学生管理的精细化。细致入微的岗位标准,引导了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确保了把小事做精、做细;三是实现了学生素质的优质化。每名学生均有岗有责,改变了“教师说了算,学生围着转”的现象,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得到了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四是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解放了老师,它使每个小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既是活动的对象,又是活动的主体;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这样的班级管理,能够通过师生的相互配合,进而以达到“‘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