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灭菌器的安全使用与质量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环氧乙烷灭菌器的安全使用与质量管理

徐学勤

徐学勤(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001)

【摘要】目的探讨环氧乙烷(EO)灭菌器的安全使用与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以确保安全。方法对环氧乙烷气体从请领、存放、灭菌及灭菌后对每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结果通过规范操作和严格的管理,自2006年使用3M环氧乙烷灭菌器至今从未发生不安全事例。结论严格各项环节质量管理是环氧乙烷灭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保证。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环氧乙烷安全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354-02

随着现代医学手术的发展,环氧乙烷灭菌的使用日益增多,这种灭菌器械使用安全系数较大。但因其价格昂贵,涉及有毒气体排放等问题,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非常有必要。

1环氧乙烷消毒原理

1.1环氧乙烷的消毒原理环氧乙烷杀灭各种微生物原理主要是作用于生物酶及烷基化作用,阻碍微生物的正常代谢过程的完成;生物大分子失去活性,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1]。

2环氧乙烷流程管理措施

2.1环境管理工作间防止环氧乙烷残留气体的蓄积,减少开灯;日光照射好,以排风设备更换房间内的空气,消毒锅安装解毒炉及专用管道,将管道通向户外通风好、无火、无人的地方。

2.2物品放置我院手术室使用安达信环氧乙烷小气瓶包装,气体保存在特种有机玻璃中,强塑外壳防压!环氧乙烷药瓶摆放在指定位置,应存放在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及高温源,室温保持<40℃,药瓶存放时固定站立,避免猛放!平放或震动。

2.3消毒过程管理将需要灭菌并包装(将化学指示卡放在包内的中心部位)完成后的物品按规范要求整齐置入灭菌器内,各物品放置不宜过紧,以利气体流通。消毒过程中将小气瓶刺破,EO气体的沸点在10℃,当温度达到50℃,气体的穿透力是最强的;消毒时必须严格按程序操作,灭菌过程中绝对不可开门。

2.4消毒过程后管理环氧乙烷灭菌过程结束后取出灭菌包放置在排风口下通风降解残留气体>15min,确保使用者安全。我院使用的环氧乙烷灭菌器,经2h的灭菌过程后,再进行12h排风换气、解毒后排除废气。消毒后的灭菌袋、环氧乙烷气瓶、湿片稳定剂、生物监测剂培养瓶(1次性使用并灭菌后处理)等,灭菌结束后置专用垃圾袋及时焚毁处理。

2.5环氧乙烷残留气体驱除驱除残留环氧乙烷锅主要有:自然通风法,加热通风、微波驱散法。对塑料、橡胶及其他合成材料的分子间极易吸附环氧乙烷气体,逸散较难,不易去除,因此要求消毒物品驱散残留气体达到安全标准后再使用。

2.6保留各项监测数据环氧乙烷消毒各种的监测记录保存、留档;保留各项监测数据,保证无菌物品的使用安全。

2.7环氧乙烷泄漏应急处理环氧乙烷锅定期检查其性能、消毒指标,当发生环氧乙烷泄漏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人员立即撤离现场,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皮肤、眼睛不慎接触时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min以上,并就医检查。

3灭菌效果监测管理

3.1湿度控制湿度是其中一项影响消毒过程的因素,所以在消毒气体释放之前,必须放入配套湿度稳定片,把消毒袋内的湿度提高至合适的水平。

3.2工艺监测监测器材包括湿度稳定片、EO气体剂量指示牌和EO气体胶筒及大小合适的消毒袋是否合格,每次进行灭菌启动之前例行常规检查:(1)检查电源是否正常,门框和橡胶圈有无损坏,门锁是否安全有效。(2)检查待灭菌物品是否符合要求,并且包装正确。(3)装载不过量,检查包装有无损坏。

3.3化学监测每个灭菌包外用3M化学指示胶带封帖,包内放EO化学指示卡监测,全部变色均匀,表示灭菌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3.4生物监测为监测灭菌器或灭菌程序是否达到设计效果而必须每次进行生物监测。将抗芽胞最强的3MAt2test1264B.I/EO自含式生物培养指示剂放入待灭菌包内,经过一个灭菌周期16h,温度设定48~50℃的工作环境下正常运行,完成后取出。生物指示剂均挤碎培养,结果呈阴性,对照呈阳性,其生物监测结果判断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4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在环氧乙烷灭菌过程管理中,只有遵守灭菌的规范和原则,严格操作程序管理,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职责、操作流程,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灭菌间要指定专人严格管理,环氧乙烷试剂要固定放置,严格执行登记及交班制度,才能确保环氧乙烷灭菌全过程的安全和灭菌效果,真正全面提高医疗物品的灭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