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滴垂体后叶素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静滴垂体后叶素的护理体会

陈凌华

陈凌华(南充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四川南充637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3-0278-02

【摘要】静滴垂体后叶素可能出现许多副作用:静脉炎、腹痛、心动过缓等,我科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住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病人837例,用垂体后叶素治疗423例,发生静脉炎的13例,占3%,其中男10例,女3例。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的48例,占11.7%,其中男30例,女18例。下腹隐痛者338例,占80%,其中男160例,女178例。满意,418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98.8%。通过护理缓解了病人的恐惧和焦虑,降低了应急反应对身体的不良刺激,提高了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病人的舒适性和满意度。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护理

垂体后叶素是消化内科的常用药,用于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疗效显著。垂体后叶素对平滑肌有强烈的收缩作用,尤以对血管及子宫肌层作用更强。其止血的作用机理是垂体后叶素经静脉给药,使肺血管收缩。同时刺激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门脉血流量减少,从而使肺循环压力下降而迅速止血。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许多方面的副作用,就我科而言,其中静脉炎、腹痛、心动过缓等常有发生。应引起临床上足够重视。现将2005年以来,我科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共收住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病人837例,用垂体后叶素治疗423例,年龄在21-60岁之间,平均45岁。发生静脉炎的13例,占3%,其中男10例,女3例。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的48例,占11.7%,其中男30例,女18例。下腹隐痛者338例,占80%,其中男160例,女178例。满意,418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98.8%。用药前均无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病史,经心电监测或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68次/分,血压正常范围135-90/75-60mmHg。

1.2方法:5%的500ml加垂体后叶素50-60u、30-45ml/h持续静脉滴注。每24小时更换静脉穿刺部位。

1.3判断标准:①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穿刺点有无红、肿、疼痛,静脉有无条索状改变及硬结之一或多项出现[1],则判断为可疑渗漏或渗漏,应及时处理。②静脉炎[2]临床常见三型:a红肿型:沿静脉走向区域发热、发红、肿胀及疼痛。b.栓塞型:沿静脉走向硬化成索状,外观皮肤表现为沿静脉走向色素沉着,似大理石纹理,血流不畅伴疼痛。C.坏死型:静脉穿刺部位剧烈疼痛,皮肤发黑,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经久不愈。红热型和栓塞型常见[2]。③病人自我感觉腹部有无不适疼痛,判断有无腹痛等。④窦性心率<60次/min,为窦性心动过缓。

1.4结果:①其中红肿型有7例,栓塞型4例,坏死型2例。②发生窦性心动过缓48例,窦性心动过缓伴偶发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共30例。头晕、胸闷、心悸、血压下降(血压由正常下至70-80/40-50mmHg)共18例。③自觉腹部不适或疼痛共338例。

2护理体会

2.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垂体后叶素药理作用。可能出现的副反应:静脉炎、心动过缓、下腹疼痛或不适感。特别是腹痛,我科80%左右的病人发生,要讲解腹痛的原因,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焦虑。腹痛不能耐受时,要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现在一般和硝酸甘油联合应用,可减轻腹痛。总之发生副反应要早报告,避免严重后果。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2.2预防静脉炎的发生:①采用化疗患者静脉选择原则:选择前臂、手背或下肢粗直、弹性好,易暴露的静脉。避开皮肤、皮下血管和淋巴索的病理部位进行穿刺[2],确保穿刺顺利,一针见血。切勿用针头在组织中反复探索找静脉血管,以免损伤血管壁的完整性。烦躁不安的病人选择静脉留置针,每天更换穿刺部位,防止药物外渗。②建立静脉通道后,确定液体滴入畅通无渗漏。③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如局部穿刺部位血管发红或疼痛,应立即拔出针头,重新选择穿刺部位。

2.3发生渗漏或静脉炎后:①报告医生,局部使用解毒剂,以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加速药物的吸收与排泄。疼痛明显者可加用1%普鲁卡因适量环封,拔针后局部用50%硫酸镁冷湿敷半小时,每日3-4次,必要时加冰冷敷(24小时以内),严重者72小时后加用热敷。②静脉炎区域涂抗生素药水,每日3-4次,必要时用无菌敷料覆盖,保护。溃烂时按有菌创口处理,及时换药。③涂抗生素药后,局部用红外线烤灯照射20分钟每日1-2次。④皮肤无溃烂者,可外擦拭新鲜清洁芦荟汁液或敷贴芦荟(除皮)1-2次,每日20-30分钟,治疗可选在静脉受损后马上擦拭,敷贴,或半小时后进行。

2.4密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除要观察出血情况,必须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以及腹疼等情况。如出现头晕、胸闷、心悸、血压下降同时伴有心动过缓、肠鸣音活跃,腹疼加剧,病人烦躁不安等情况,须立即报告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及滴速或停用。

2.5加强夜间巡视。由于夜间病人在睡眠情况下,心脏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减慢。而垂体后叶素也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减慢。有统计资料显示,应用垂体后叶素心率减慢尤以夜间0~4时多见,也最为严重,应严防阿斯综合症发生。

2.6及时调整用药速度。如病人继续呕吐或便血,需报告医生加快垂体后叶素输入速度。滴速加快后,心动过缓,腹疼加重等症状更容易发生。须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告之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副反应症状会消失。

2.7加强心理疏导及心理护理: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急重症,病人及家属忧虑,恐惧心理较明显,加上垂体后叶素所致静脉炎,腹痛等情况,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应加强解释、疏导工作,并指导加强休息,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提高的舒适性和满意度。

2.8其他注意事项:①因垂体后叶素是一种血管收缩剂,所以在应用垂体后叶素时,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对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病人禁止使用或慎用。②年龄≥60岁者慎用,因一般有动脉硬化。③使用前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测,如心率<60次/min,有Q-T间期延长者禁用。

3讨论

有统计资料显示垂体后叶素和善宁用于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无显著差异。加之该药价格便宜,故较广泛用于临床。垂体后叶素治疗消化道出血一般应用时间较长,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输液时间过长或渗漏至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严重者出现组织糜烂、坏死。病人疼痛难忍,降低生活质量,加上腹痛、心动过缓等副反应,易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按药物性能来进行操作,并耐心向病人讲解该药的作用及副作用,严防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药物效果,有无静脉炎、心动过缓、腹痛等药物反应,保证用药安全,达到最佳疗效。通过护理能地缓解病人的恐惧,降低应急反应对身体的不良刺激,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病人的舒适性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付春华,赵雁,于莹,等.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16-818.

[2]王哲海,孔利,于金明.肿瘤化疗不良反应及对策[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