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中医诊治掌骨指骨骨折

孙志发(黑龙江省铁力市鑫郦医院黑龙江铁力1525

中医诊治掌骨指骨骨折

孙志发(黑龙江省铁力市鑫郦医院黑龙江铁力152500)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2-0249-02

一、掌骨骨折

掌骨骨折是常见的手部骨折之一,占骨折总量的1.1%,亦称驻骨骨折、壅骨骨折,第一掌骨短而粗,活动性较大,骨折多发生于基底部位,还可合并腕掌关节脱位。第二、三掌骨长而细,握拳击物时重力点多落在第二三掌骨,故容易发生骨折。第四、五掌骨短而细,且第五掌骨易遭受打击而发生掌骨颈骨折。手部周围的肌肉、肌腱较多,肌肉收缩作用可影响掌骨骨折的移位。掌骨骨折多见于成人,儿童较少见,男多于女。

1)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2)掌骨颈骨折

3)掌骨干骨折

【诊断】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有明显压痛及掌骨头纵向叩击痛,重者外观有明显畸形。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或骨折一脱位,其拇指内收、外展、对掌等活动受限,握力减退。掌骨颈骨折和掌骨干骨折,可扪及骨擦音,掌指关节伸屈功能障碍。X线正斜位片可明确诊断。

【治疗】

无移位的掌骨骨折,不需整复,仅进行外固定即可。对于移位的骨折应给予手法整复,矫正成角重叠,侧移畸形。整复后根据各部位、各类型的骨折特点进行固定。若复位失败,可考虑手术。

手法复位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术者一手握腕,拇指置于第一掌骨基底部的突起处,一手握患指,先将拇指外展位牵引;继之,用拇指压迫远侧骨折段近端的后侧而复位。对Bennett骨折,整复时应注意使第一掌骨外展,而不要将拇指外展,否则反而加重掌骨内收,则脱位难以整复。

掌骨颈骨折:术者一手握手掌,手指握持骨折近端,另一手握患指,先屈曲掌指关节至45°~90°,近侧指间关节至90°,然后向背侧推挤近侧节指骨直至复位。

掌骨干骨折:令一助手牵引相应之伤指,术者两手拇指从掌侧压迫掌骨头,其余各指置于手指背侧骨折成角处施以分骨挤压而复位。

固定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或骨折脱位复位后,在骨折远端桡背侧放一小平垫,另一小平垫放在掌骨头掌侧,两平垫各用胶布固定在皮肤上。用一弧形夹板放置在前臂桡侧及第一掌骨的桡背侧,弧形夹板的成角正对准腕关节。用较宽胶布将弧形夹板近端固定于前臂及腕部,然后用一条胶布将置于掌骨头掌侧的小平垫环绕固定于弧形夹板远端,保持第一掌骨在外展90°位,轻度背伸,拇指屈曲在对掌位。若骨折-脱位不稳定,容易引起短缩移位时,可再于拇指的两侧各粘一条2cm×10cm的胶布作皮牵引。还可采用在局部加压前臂管型石膏外固定时,加用拇指牵引,在石膏上包一粗铁丝作皮肤牵引,或作拇指未节指骨骨牵引或用掌指骨折支架固定法。

掌骨颈骨折整复后,用小夹板或铝板在背侧将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固定于90°位。

掌骨干骨折复位后,先在骨折部背侧两骨之间各放一个分骨垫,用胶布固定之。如骨折端向掌侧成角,则在掌侧放一小平垫以胶布固定。然后在掌侧与背侧各放一块厚约2~3mm的夹板,以胶布固定,外加绷带包扎。斜形、粉碎、短缩较多的不稳定骨折,宜加用末节指骨骨牵引,并用丁字铝板作功能固定加以牵引。一般牵引三周后,骨折处有纤维性连接,可去掉牵引,继续用夹板固定至骨性愈合。

药物治疗

早期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四物止痛汤或七厘散,外敷跌打万花油;中期和营生新、续筋接骨,内服续骨活血汤等;后期宜培补肝肾、强壮筋骨,内服虎潜丸等。解除夹板后,用上肢洗方熏洗。

【练功活动】

有移位的掌骨骨折经固定后,应避免患肢的活动,可作肩肘关节活动。在、3~4周内第一掌骨各类骨折不能做掌腕关节内收活动,掌骨颈骨折不能做伸屈活动,第三至第五掌骨干骨折不能做用力伸屈,握拳活动。4~6周后,可解除固定,逐步加强手指和腕关节功能锻炼活动,应主动活动,禁止被动扳拉以矫正因暂时活动受限的关节功能。

二、指骨骨折

指骨骨折是手部最常见的骨折,亦称竹节骨骨折。骨折可发生在近节、中节或末节,可单发或多发,多见于成人。指骨骨折发病率很高,占四肢骨折的首位,约占全身骨折总量的6.18%。

(一)病因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指骨骨折,但多由直接暴力所致,且多为开放骨折。骨折有横断、斜形、螺旋、粉碎或波及关节面等。其中闭合骨折以横断骨折较多见,斜形骨折次之。开放性骨折则以粉碎骨折多见。

1)近节指骨骨折

2)中节指骨骨折

3)末节指骨骨折

(二)诊断

骨折后局部肿胀、疼痛、手指屈伸功能受限。有明显移位时,近节、中节指骨骨折可有成角畸形,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有锤状指畸形,手指不能主动伸直。有移位骨折可扪及骨擦音,有异常活动。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和类型。

(三)治疗

骨折必须正确整复对位,尽量做到解剖复位,不能有成角、旋转、重叠移位畸形,以免妨碍肌腱的正常滑动,造成手指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闭合骨折可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指骨开放骨折应彻底清创,再行复位固定。复位时须用骨折远端对近端。手指应尽量固定在功能位,既要充分固定,又要适当活动。对手法复位不成功或斜形骨折不稳定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

近节指骨骨折整复时,患者取坐位,术者拇、食指捏住骨折近端,另手拇、食指牵引骨折远端。然后,拇指顶住骨折部的掌侧作为支点,继续牵引患肢并屈曲而复位。指骨颈整复时,握其远侧段向背侧呈90°牵引,然后以拇指按压近侧断端的掌侧并屈曲而复位。

中节指骨骨折整复时,若骨折在屈指浅肌附着点以上,应伸直位拔伸牵引,然后再用挤捏手法和提按手法分别矫正侧方移位及向掌、背侧成角。若骨折在屈指浅肌附着点以下,应屈曲位牵引复位。

末节指骨末端粗隆及骨干骨折整复时,术者用拇指和食指在骨折处内外侧和掌背侧进行捏挤,以矫正侧方和掌侧移位。末节指骨基底背伸撕脱骨折整复时,只要将近节指间关节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便可复位。

固定方法

除骨折部位在指浅屈肌腱止点远侧的指骨骨折外。患肢应固定在功能位,不能将手指完全伸直固定,以免引起关节囊和侧副韧带挛缩而造成关节僵直,无移位骨折可用塑形竹片夹板或铝板固定手功能位4周左右。

有移位的近节指骨干或指骨颈骨折,复位后根据移位情况置小平垫,其长度相当于指骨,不超过指骨关节,然后用胶布固定。对于有掌侧成角的骨折,可置绷带卷或小圆柱状固定物,手指屈在其上,使手处于功能位,用胶布固定,外加绷带包扎。

中节指骨骨折复位后,骨折部位在指浅屈肌腱止点远侧端者,固定方法同近节指骨骨折;骨折部位在指浅屈肌腱止点近侧者,则应将手指固定在伸直位,但不应固定过久。

末节指骨末端或指骨干骨折复位后,可用塑形竹片夹板或铝板固定于功能位,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复位后,可将患指近侧指间关节于屈曲位,远侧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6周左右。

药物治疗

早期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肢伤一方或七厘散。中期宜接骨续损,内服肢伤二方或接骨丹、八厘散。后期如无兼证,可免服药物。解除固定后,可用上肢洗方或八仙逍遥汤煎水熏洗患手。

同系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