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试论企业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思考

汪德海

(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企业进行扁平化管理创新,使企业由传统管理转型为现代管理,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管理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并且不断更新的过程,成功的管理创新实质上是运用具体管理方式来带动多方面创新的综合体现与必然结果。

关键词:企业;管理;思考

完达山乳业为加快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落实质量责任,降低经营成本,解决人浮于事,只讲待遇,不讲贡献的企业经营现状,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根据自身实际加快改革步伐,全面推进扁平化管理,力争实现改革后的企业能够与国际乳品企业在同等条件下竞争。

一、扁平化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一)精兵简政

国内大中型企业,一定程度上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不是直接从事生产和研发的部门都被列入了机关编制,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各种庞大的会议支出及办公用品的支出构成了巨大的行政管理成本。一是由于管理层次的减少,相应的管理人员的数量也就大大减少,这大大降低了人工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人工费用也就降低,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对于企业降低管理成本大有好处。二是实行扁平化方向改造,管理幅度增大,每一个管理人员的下属人员大大增加,管理者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这就要求下属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这对于改善和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非常有好处。

(二)管理的效率和对产出的贡献率

“扁平化”的思想始终贯彻于企业管理创新的全过程,模拟“鲶鱼效应”不断对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层次、管理制度等进行刺激、调整,从而达到持续创新、持续改进企业管理的目的。一是管理幅度加大后,使得管理人员必须适当放权,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即上司的放权、放手、放心,换来下属的尽职、尽责、尽力。另外人员精干后,加大了员工的责任,迫使员工自我加压,促使人员快速成长,有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二是削减了中间层次后,使得企业的层级减少,各个层级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大大提高,从而保证了信息的传递的高效畅通,促进了上下级之间有效沟通,最终使管理层决策的效率也相应地得到提高。而信息流的畅通又使企业能灵敏、快捷地对顾客需求做出反应,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扁平化管理实施的重点

(一)高素质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扁平化管理实施的中心就是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管理人员都是从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人所成长提拔起来的,均有着丰富的基层实践工作经验。企业在扁平化改革管理人才选拔的同时,制定了严格的选拔标准,对工作年限、学历、职称都有明确的规定,形成了一个严格考核的机制,同时也促进基层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在当前岗位做出工作、干出成绩,形成往上晋升的通道。取消加工企业机关,打破行政级别,干群一体劳动,企业共同经营。按照一体化经营管理的发展需要设置岗位,除辅助岗位外不设脱产人员。

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设置3-5人。二类企业设置5人,总经理(经营经理)、副总经理(生产经理)、财务总监、品控总监(生产经理)、生产总监(生产经理)。三类企业设置3人,总经理(经营经理)、副总经理(生产经理)或总经理助理、品控总监(生产经理)。副总经理、品控和生产总监为带班经理。将原来的生产部、设备部、党群综合部均设置为车间带班总监领导下的技术经理或专员,侧重各专业重点工作全面管理负责并完成涉外本职业务。

在不脱产的生产工作岗位上,具备国家考评资质(中级以上含中级),由公司根据能力聘任;设置设备、电气、自动化、会计、检验、工艺、畜牧等各层级技术专业岗位,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终端岗位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设置,按责任、按劳动、按技能水平设置岗位薪酬考核。当前,如何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做好培训工作,提升素质,是企业推行扁平化管理中的重点。

(二)积极推进管理思想的创新

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管理行为都是企业管理者思想的外在表现。加大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等这些扁平化的管理创新思想,企业管理创新每个过程中的实施重点。

企业根据全局实际工作的特点和上级部门的管理组织对管理岗位的需求,按照精简高效原则来构架新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在传统的企业内部,管理机构有办公室、党群部、人力专员等,占了企业相当多的编制和人员,在扁平化管理创新改革的竞争中,需要精简不必要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引入新的组织设计模式。只设立了一个综合管理科,比如政工专员,在党群工作上,对接公司党群部,在开展宣传报道工作方面,需要对接公司品牌部及文化宣传部,在纪检监察方面需要对接公司纪检部,在全局工作开展方面,对接公司综合事务部,工作虽然繁多,但是对全局的重点工作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基础管理包括企业内部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基本流程的规定、基本信息资料的储备传送以及管理队伍的建立等等。只有搞好了基础管理,理顺了内部基本的关系,才可能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层次和效率,否则,管理创新只会适得其反,使得企业更为混乱无序。企业在推行扁平化管理创新的同时,不断根据实际需求,修改管理制度,再造管理流程,为管理创新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和保障;同时,逐步分阶段推行技校考核管理和ERP企业资源管理,每一个阶段都在抓基础管理、员工培训。综上所述,经过一年时间摸索扁平化管理模式,工作效率再次提高,实现精干、高效的管理设想。正是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创新使企业由传统管理转型为现代管理,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由此可见,管理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扁平化管理模式正是对管理创新的重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