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动服务为核心的分布式电源管理姚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以主动服务为核心的分布式电源管理姚锐

姚锐李勤予

(国网南阳供电公司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电力改革适应售电侧放开等电力改革加速推进,售电市场面临日益多元的竞争主体,全国已注册成立了上千家售电公司,改革形势十分严峻。面对挑战,认真分析着国家能源战略,以结合行业形势和地区特点分析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通过将发展分布式光伏的消纳与替代,强化企业竞争力,并将此作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品牌价值、加速一流供电企业建设步伐的核心战略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能源发展;主动服务;分布式;电源管理

一、实施背景

(一)适应国家能源战略和电力企业改革引领的需要

《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要求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的绿色发展,培加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绿色能源投入,减少化学能源发电比例,开成科学、绿色的能源有费结构,实现2020-2030年非化学能占一次能源消费分别达到20%-30%比例能源战略发展目标。南阳地区是太阳能发展和太阳能扶贫的重点。如何做好分布式新能源并网,已成为新能源发展消纳的重要问题,也是太阳能扶贫攻坚的重要问题。也是电力改革适应售电侧放开等电力改革加速推进,售电市场面临日益多元的竞争主体,全国已注册成立了上千家售电公司,改革形势十分严峻。面对挑战,认真分析着国家能源战略,以结合行业形势和地区特点分析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通过将发展分布式光伏的消纳与替代,强化企业竞争力,并将此作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品牌价值、加速一流供电企业建设步伐的核心战略和必然选择。“十二五”以前南阳地区存在电源形式单一、缺乏超大容量电源点、骨干电网结构薄弱、配电网自动化程度低及电网线损较大等诸多缺陷,制约了南阳电网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南阳电网长期处于受端电网形态,难以就近满足地方经济持续增长的电能需求。

(二)适应河南省推广分布式光伏能源规模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积极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地区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等分布式光伏发展、消纳及应用工作。

河南省公司非常重视分布式光伏的发展,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大规模接入河南电网,以及跨区特高压输电通道的建设,电力系统电源侧出力的刚性特性越来越突出,传统常规电源单向适应负荷变化的电网运营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分布式光伏消纳以及安全经济性要求。如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新能源发电调节能力,全面适应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趋势,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精准契合与动态匹配,切实保障分布式光伏全额消纳。

(三)做好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电量全额消纳的需要

1、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技术急需突。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重点在于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化石能源的难以为继和可再生能源的广阔前景,让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的目光不约而同集中在了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上。但由于风、光等新能源发电自身存在高度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大规模接入电网后,给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其大规模新能源集成应用、集中并网成为世界性难题。就我国来说:一是电源结构中灵活调节电源少,调节出力范围有限,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大规模并网将严重影响电网运行的调峰与调频。二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大量并网将影响电网安全稳定性,如电压稳定性、频率稳定性、暂态稳定性的降低等。三是经逆变并网的新能源发电会对电网带来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等电能质量问题。四是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亟待需要完善并网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新能源功率预测管理、加强新能源运行监控管理和加强新能源调度计划管理。这些问题不仅制约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短期发展,而且还影响构建长期、稳定、友好的网厂关系和规范、合理、高效的市场环境。

2、通过主动式服务发电企业提升现代化企业形象。南阳市地处豫西南,风力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长达到2800小时,是建设光伏、风力发电场的适宜地区,并被国家列为光伏及分布式能源试点城市。但是风力发电场、光伏发电站、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多种类分布式光伏的实施开展受限于电网结构,入网条件,营销服务等因素。

二、基本内涵

以新能源协调发展理念为引导,以主动服务理念为核心,依据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网源协同、绿色优先、入网无阻”的新能源消纳目标,从新能源消纳的政企协同机制建立、优化分布式光伏并网流程、技术突破、分布式光伏运行评价体系建立、主动服务新能源企业,达到分布式光伏扶贫力度,确保新能源全额消纳,服务地方经济,提高企业效益。

三、主要做法

(一)推出五项新能源服务机制,构建组织体系

1、出台五项新能源服务机制

一是超前谋划,将分布式光伏发展与电能替代纳入《南阳市发展十三五》和分布式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编制实施纲要,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绘制科学发展的“路线图”。

二是管理创新,整合现有职能部门,与政府、发电企业、社会、用户合作共赢,延伸服务内容,构建发电、供电、用电一体化的新型供电能效服务体系。

三是多元并举,利用多元化手段全面服务分布式光伏发展,营造良好的多元化分布式光伏实施氛围,推广多种电能替代技术,引导全社会改变用能习惯,倡导“绿色经济、低碳生活”。

四是科技兴企,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两化融合水平,推动电网技术升级,提升分布式光伏消纳应用水平。

五是加大政企联动力度,积极响应南阳市“宜居城市建设”的工作目标,为能源替代和分布式光伏消纳争取更大的支持力度和更广阔的实施平台。

2、构建构建组织体系

1)完善组织保障,创新工作机制

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分布式光伏发展战略实施领导小组,推动多种类分布式光伏消纳及替代战略实施。

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地方政府、清洁电源、用电客户与四方之间的关系,推动地方政府出台分布式光伏发展及替代激励政策,持续完善多方合作共赢机制。以信息化手段强化和整合了发展策划、运维检修、供电营销、信息通信、运营监测、经济技术研究等业务部门的职能,并与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物资管理等部门形成专业联动和业务互动,按照集约化、扁平化的原则进行管理要素重组,形成整体业务围绕中心工作全方位展开,将分布式光伏发展战略实施工作划分为公司决策、专业管理、协同实施三个层面,组织结构实现了从纵向职能分工向横向协同整合这一过程方式转变,通过持续创新推动各个管理层级高效运转、持续优化,不断完善。

2)提出战略实施工作方针

为了有序推进战略实施,同时针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调峰困难、消纳困难、送出困难的普遍问题,制定了“先高压、后低压;先集中、后分布;先接纳、后消化”的工作方针。即220千伏骨干电网优先考虑大型新能源发电项目,采取集中的方式并入南阳电网,110千伏及以下等级电网主要考虑小型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光伏发电、水电等项目,采取分布或分散式方式并入南阳电网。

一方面开通分布式光伏绿色服务通道,坚持特事特办,加快接纳绿色分布式光伏并入南阳电网,一方面完善分布式光伏服务管理体系,加快推动节能减排项目在南阳地区快速发展,提高分布式光伏的本地化利用率,减少电能远距离传输损耗。

3)建立运营监测分析管控机制

推动多种类分布式光伏消纳及替代是一项复杂程度高、探索性强的实践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失误或偏离的概率较大,为了确保整个过程持续受控,提升实施效率和效果,通过监测、分析和持续改进过程,逐步完善建立并细化过程管理机制。

运营监测(控)中心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分布式光伏服务管理数据中心,把分布式光伏消纳、电能替代、节能装置更换等方面的指标纳入到运营监测工作台上进行监视与测量,通过构建监测模型、梳理指标体系、设定指标阈值等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分布式光伏消纳及替代进行内部测评分析。

三、实施效果

坚持分布式光伏与电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有力推动了分布式光伏在南阳地区蓬勃兴起,彻底扭转了南阳电网过度依赖单一火力发电的模式,地区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不断向纵深发展,不仅能够完全消纳现有的分布式光伏,而且能够源源不断地为河南输送分布式光伏,从受端电网转变为输端电网。

同时智能电网建设显著提高了供电保障能力,2016年,综合线损率比2016年下降0.75个百分点,全年减少损失电量1.7亿千瓦时,事故抢修到达现场实现“零超时”,高压客户业扩报装平均接电时间下降5.9%,故障工单平均处理时长下降15.7%。

实施分布式光伏的消纳及应用以来,通过一系列节能减排、电能替代举措的实践应用,使终端客户的能源消费理念和方式不断发生潜移默化,为带来了持续增加的利润增长点,增加售电量收入0.575亿元。

在社会满意度方面,紧密配合政府开展分布式光伏消纳及替代的宣传工作,主动引导终端客户消费和能源消费理念的转变,全面提升能效服务品质,服务承诺兑现率始终保持100%,客户满意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