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县某小学传染病暴发危险因素及防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全州县某小学传染病暴发危险因素及防控分析

张凌云李红华唐昌新马小垒刘利华

(桂林市全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桂林541500)

【摘要】目的:分析全州县某小学传染病暴发的危险因素以及控制措施,为该校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全州县某小学2014年-2015年两年间学校医务室统计的暴发传染病的21个班级和未暴发有传染病的43个班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得资料按照单因素、多因素条件来进行分析,控制措施的分析采用综合分析评分方法。结果:2014-2015年两年全州县某小学传染病暴发共195例,暴发率为7.19%,所有病例集中暴发时间在夏季和秋季,其中腮腺炎暴发占比42.56%。多因素研究表明,进行健康宣教、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等措施是传染病暴发的保护因素。暴发的相关控制措施的评价以优11个班级,中6个班级,差4个班级。结论:建立良好的传染病暴发评估机制,做好传染病暴发事前事中事后的评估、控制和分析,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的落实,可有效地防控该校传染病的暴发。

【关键词】全州县;小学;传染病暴发;危险因素;防控措施

学校场所相对封闭,人群聚集,传染性疾病容易传播。特别是小学生个体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受传染。我国自21世纪以来,学校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便引起社会的重点关注【1】。因此,研究小学传染病暴发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开展好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将传染病的暴发控制和消灭于无形【2】。笔者就全州县某小学近2年内的传染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详细情况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全州县某小学2014年-2015年两年间学校医务室统计的暴发传染病的21个班级和未暴发有传染病的43个班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2712人,其中男1628人,女1084人,年龄在6-13岁之间,平均大小(9.12±2.89)。运用传染病发病情况调查表,对该校传染病发病的具体情况、学校相关的防控制度和措施、学校教室环境等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实施多层级质量控制,即调查完成后立即由另一位参与调研的调查员现场对调查表核实一遍。

1.2评价标准

该校传染病暴发介定为1周以内在该校发生较多例的相同传染性疾病儿童,详细的疾病病种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文件中的相关标准给予判断【3】。对于防控措施的评价标准运用综合评分方法,具体标准向负责该校传染病防控的相关公共卫生专业的主治医师咨询,并设计统一格式和内容,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按照调查结果来评价传染病控制措施的综合性评分,将评分结果分成优(80-100分)中(60-79分)差(0-59分)三个层级。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Excel2007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整理,并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数据采用(%)表示,以X2检验,计数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P<0.0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对传染病暴发危险影响因素分析运用Logistic进行分析,P<0.10的自变量作为学校传染病疫情的影响因素【4】。

2结果

2.1该小学近两年传染病种类分析见表1。

2.3防控措施评价

对该校21个暴发传染病的班级的防控措施进行评分,11个班级评分“优”:分别为92.82、95.10,、91.42、90.09、93.24;6个班级评分“中”分别为:72.48、76.82、69.94、79.11、70.02;4个班级评分“差”分别为52.46、58.23、51.29、54.69、59.41。

3讨论

全州县地处广西北部与湖南省相邻,人口较多,该县地理位置属亚热带季风湿润的气候性地区,平均年气温月18℃左右,空气湿度84.89%,是广西省冰霜雪时期最早来临且持续最长的县城。而从本次研究的该县某小学传染病的暴发的相关情况来看,2年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180例,其中流行腮腺炎83例、流行感冒52例、水痘34例、风疹11例;其他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病9例;肠道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6例。所有病例中以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最多共180例,占整个暴发病例的92.31%,而其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83例占整个暴发病例的42.56%。是该校两年内暴发最多的一种传染疾病,流感暴发次之,而该两种疾病多发生在夏季、秋季、以及冬季三个季节。该地区气候和空气温湿度有影响。但导致该校传染病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疾病的防控措施实施以及学校相关传染病管理制度的落实不到位所致。如传染病管理制度中关于校医没能够担任好学校中传染病的监测工作,从而导致该校传染病管理制度中缺勤追查制度无法落实到位;其首发病例和首次报告的时间差距太大,导致传染病疫情未能及时处理控制。因此校医的作用没有最大化发挥,如何改善该校这一情况,并将该校的传染病的监测严格把控,是学校管理层和校医室需要深入探讨解决的问题。另由以上结果可知,注重个人卫生、进行健康宣教有利于防范传染病的暴发,是儿童传染病暴发的保护因素。从表2可知学校可通过提供如肥皂、洗手液等洗手用品并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引导其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等可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暴发。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校传染病暴发病例的研究结果可知,该校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基本较好,暴发传染病的班级中有11个班级的评分为大于80分,而得分较低的班级主要是由于首例报告不及时导致传染病疫情暴发现时较晚,使后续隔离等处理的效果受到影响,因此,首先应及时做好该校的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处理工作,同时建议学校建立晨检制度、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等,并严格落实到实处。建立传染病评估机制,定期对传染病的暴发的前中后三个时间段进行分析和评价,做到传染病防控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贺天锋,李晔,杨天池,等.宁波市2010—2011年学校传染病暴发危险因素及防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5):577-579.

[2]金连梅,荆瑞巍,罗莉,等.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55-56+59.

[3]刘钦.2010-2013年某省学校传染病暴发事件控制措施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1):1987-1989.

[4]叶中文,阮峰,张雪宝,等.一起小学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2):1467-1468.

[5]吴宇红,陈献雄,王艳.高校传染病疫情危险因素及防控策略探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8(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