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芪补血颗粒长期毒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西芪补血颗粒长期毒性研究

刘永俊车晓青王继鹏于文潇高浩学王美丹

(烟台天正药业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3)

【摘要】目的:对西芪补血颗粒进行长期毒性试验研究,考察西芪补血颗粒临床拟用量的安全性。方法:大鼠给药相当人临床拟用剂量50倍的剂量,通过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反应、体重、摄食与饮水、血液学及生化学、脏器重量及系数、病理组织学等指标,研究大鼠的长期毒性反应。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食水量、凝血功能、主要器官的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均未见明显影响,也未见与药物毒性反应相关的明显中毒靶器官及停药后的毒性延迟反应。结论:西芪补血颗粒的临床拟用量是安全的。

【关键词】西芪补血颗粒;长期毒性;安全

【中图分类号】R2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376-02

西芪补血颗粒经10余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发现其具有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提高免疫功能等功效,其疗效显著,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本研究通过动物试验进一步验证其临床拟用剂量的安全性。

1.实验方法

健康的Wistar大鼠160只,5~6周龄,雌雄各半,体重约80g左右,随机分成四组:空白对照组、西芪56.14g/kg组、西芪28.07g/kg组、西芪14.04g/kg组,每组雌雄各20只,分笼饲养,每笼5只。西芪各组分别灌胃给药,灌胃容量为1ml/100g体重,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各组连续灌胃给药6个月(26周)。实验期间注意观察动物的活动、饮食、大小便有无异常。每周称1次体重,同时根据体重及时调整给药量。实验第13周、26周每组分别随机取大鼠10只、20只(雌雄各半),乙醚麻醉后心脏取血,检测血液常规、血液生化及血液凝固功能,取血后脱臼处死,系统尸解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对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等脏器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余下动物停止给药继续饲养4周,重复以上检查。

2.实验结果

2.1一般反应

大鼠连续26周分别经口给予西芪三种剂量灌胃,各剂量组在整个试验期间精神、活动、毛发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反应,与空白对照组相似。

2.2体重

大鼠连续26周分别经口给予西芪补血颗粒生药三种剂量,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均与对照组相似(P>0.05),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从试验14周到给药26周末,给药各组各时间段的体重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各给药组体重与同时段同性别的对照组比没有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停药恢复1周到停药恢复4周末,给药各组各时间段的体重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同时段同性别对照组比没有明显变化。

2.3摄食与饮水

大鼠连续26周分别经口给予西芪三种剂量,各剂量组大鼠的摄食量、饮水量均与相应时间的对照组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2.4血液学

大鼠连续26周分别经口给予西芪三种剂量,对大鼠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功能(PT、APTT)等均无明显影响。

2.5生化学

大鼠连续26周分别经口给予西芪的三种剂量,除给药26周的西芪的高剂量组大鼠TP、ALB明显升高外,对其它指标则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2.6脏器重量及系数

大鼠连续26周分别经口给予西芪的三种剂量,各剂量组大鼠的脏器重量、系数均与相应时间的空白对照组相似(P>0.05)。

2.7大体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大鼠连续26周分别经口给予西芪三种剂量,在给药13周末、26周末、恢复4周末,解剖巨检:所有脏器均未有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也未见因西芪引起的脏器的实质性病变。虽镜下检查发现在给药13周、26周及恢复4周末,各剂量组及对照组的个别大鼠有轻度肝细胞颗粒变性及细支气管周围炎症,但上述变化程度均为轻微,且各剂量组与对照组大鼠的病变程度相似,对其他脏器(心、脾、肾、脑等)也均未见肉眼和镜下可见的病理变化,因此属于常见的动物自发性病变。

3.试验结论

在本次试验剂量和条件下,Wistar大鼠连续26周灌胃给予相当于人临床拟用量50倍的剂量,在13周末、26周末和恢复期末,各给药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良好,体重随着试验周期增加。各给药组的血液学及生化学检查中MCH、MCHC、Hb、TP、ALB等指标均有升高的趋势,虽个别指标升高较明显,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也未发现与西芪补血颗粒有关的毒性反应。

综上所述,给予Wistar大鼠临床拟用量50倍的西芪补血颗粒,经长期毒性试验,未见大鼠因连续给药产生的明显毒副反应,也未见明显的与毒性反应相关的中毒靶器官及停药后的毒性延迟反应,表明该临床拟用量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6:1001-1016.

[2]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9-116.

[3]王林丽,等.益精灵口服液大鼠长期毒性实验研究[J].中国药业,2014(1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