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生态环境下的线路掏挖式基础施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脆弱生态环境下的线路掏挖式基础施工

吴柏廷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广东湛江524033)

摘要:掏挖式基础是将钢筋骨架和混凝土直接浇筑于利用机械或人工在天然土中直接挖(钻)成的基坑内的基础。为保护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在该地区多采用掏挖式基础作为输电线路的基础形式。

关键词:脆弱生态;线路掏挖式;基础施工;分析

1导言

特高压电网建设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一项重要内容。输电线路中基础是铁塔和地基之间的连接构件,是输电线路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基础型式可以确保线路的运行安全,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资源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此前的研究多侧重于从路径选择、基础选型等方面加强环保施工措施,本文则从施工关键技术及施工技术难点等方面来阐述环境保护要点。

2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常见类型及特点

2.1平地上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类型

在平地上输电线路的铁塔基础类型则是包括了柔性板式基础和刚性台阶接触等。一是为混凝土板式基础则是为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时候最为常见的一个基础型式,也是根据扰动的回填土构成抗拔土地保持基础上的稳定性,施工十分简单。二是刚性台阶基础立柱配置钢筋,底板并不配置钢筋,为了能够满足钢性角的需求,通过增加台阶数量和高度去提高底板的宽度。三是桩基础主要是根据其桩端承载力以及摩擦力去承担杆塔的横向以及纵向的荷载。

2.2山地、丘陵地形上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类型

一是板式基础的施工采用大开挖方式,土石方量较大,对周边环境也有较大影响。山丘地区一般对地质不易掏挖成型的部分塔位考虑采用该基础型式。二是涛挖式的基础则是现如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原状土基础的形式,也是根据其天然土构成的抗拔土体以及基础自重相互作用从而保持基础的上拔稳定,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去利用天然原状土的强度,不仅仅抗拔性能比较好,同时也是具有着较大的横向承载力。三是岩石基础则是借助于岩石自身或者是岩石和砂浆之间的粘结力去稳定上部杆塔体,充分利用了岩石的强度和稳固性,具有坚强的抗拔性能,主要用在有良好岩石基础的山区地带。四是人工挖孔基础混凝土量及耗钢量在岩石基础和掏挖基础之间,而且也是环保的一种基础型式,人工挖孔基础犹如山地单桩灌注桩基础,该基础型式对地质条件要求也不高,只需地质人员对塔位处每层土提供的设计参数正确、合理。五是岩石承台锚筋基础的混凝土量及耗钢量均是所有基础型式中最低的,而且也是最环保的一种基础型式,但对地质条件要求比较高,需要逐渐的鉴定岩石体的稳定性、覆土层厚度、岩石的坚固性和岩石的风化程度,以确定使用该基础型式的塔位以及具体型式。

3施工关键技术

3.1环境保护目标

严格限定工程建设扰动区域,按照确定的施工活动范围进行施工,减少建设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和扰动,防止因工程开挖、堆碴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对散排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要求就地、就近处理,不得进入渠道,施工中应尽量防止施工扬尘、噪音对空气及人员造成影响。

3.2施工步骤及要求

一是施工前期策划。需要严格的遵守着地方环保部门以及林业部门的需求,按地方、业主、监理的要求制定环保方案和保护措施,并且需要经过审核以及批准之后进行实施,对其所有的施工人员做好环保方案以及保护措施的交底工作。二是施工前期准备。修筑道路时应注意:进场道路不宜经过成片林区、不宜经过横道路方向坡度大于25°的斜坡,避免砍伐大量林木,尽可能利用原有山地道路。基面平整应尽可能减少对塔基周围原有自然植被的破坏,所平整出的弃土或杂草,宜用沙袋装好后运转至塔位外的合适地方堆放。在各个施工场地的附近也是需要设置相应的围栏进行隔离,营地以及施工需要选择没有植被或者是植被比较差的地方。三是土石方开挖。开挖前项目部对施工队相关人员进行专项技术交底。减少需开挖施工作业面以外的地面破坏。开挖施工可采用凿、钢铲、大锤等工具进行人工开挖或凿岩机、风镐等小型机械开挖,特殊情况下采用松动爆破方式开挖。雨季施工时可在基坑外侧砌筑排水物,避免引起水土流失。开挖时石土分别堆放,按规定标准回填,表层应有适当原土,余土及时清理,以不破坏植被为原则。四是基础施工。需要采用商品混凝土,假如在施工现场进行拌制的混凝土,现场砂以及石料集中进行堆放,地面铺设彩条布,并对砂以及石料冲洗废水做好相应的处置和循环的应用,混凝土振动时采用小功率振动器。现场钢筋绑扎后不得码堆材料,验收后钢筋不得乱踩,多余的钢筋及时清理吊走。基础施工中尽可能采用定型钢模,不使用木模板。

4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4.1山区地表植被保护

山区的接地沟应尽量沿等高线开挖,切忌顺坡向下,以免雨水将土石冲走,回填土应清除石块杂质并夯实。位于斜坡地带塔位,严禁由坑内向坡下弃土,以避免破坏植被和坡体稳定。施工作业面尽可能少占耕作,基础开挖实行生熟土分离,施工后尽可能恢复植被。为了防止发生森林火灾,严禁施工人员在林区用火。在地表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的环境施工,为切实保护当地资源生态环境,施工中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堡坎主要用于对开方后较陡坡体、弃土堆积而成的松散易垮塌坡体的保护,避免土体自然的或受雨水作用后的垮塌、滑坡等水土流失现象。根据工程需要,在适当位置修筑挡水墙,避免水流冲刷塔基地表土石产生水土流失现象。在风积沙塔位,需要采取必要的防风固沙措施,以防止塔位基础施工对原状土扰动后表层土的流失。

4.2施工基础

降基及基坑开挖多余的土石方,应运转到塔位附近对环境影响最小、且不影响农田耕作、不易出现水土流失的地方堆放,对施工中无法避免破坏的植被,要采取恢复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杜绝出现“平地起坑”现象,严禁随意弃土,倡导绿色施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施工中严禁车辆超载运输,对运输损坏的道路、水渠等要及时修复至原貌。

4.3完工后清理

砂、石、水泥堆放要铺垫彩条布,施工完后及时清理多余材料等遗留物,切实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施工、生活废水不随意排放,施工、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不随意倾倒。在施工完成之后必须要及时的清理施工的废弃物,尽可能的去恢复地面的天然状况,使其沿线的景观植被可以保持原来的地貌。

5结论

工程施工不仅要根据地理环境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还要注意必要的施工技巧及环保措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施工前,需详细了解施工地点的地勘情况和地质情况,制定正确有效的施工方案。黄土状粉土施工时尽量使用小药量爆破,防止破坏岩体整体性和边坡距离。在掏挖基础施工时,仅凭单一的施工方法是不行的,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土质特性进行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仵拨云,卞惠瑛,彭捷,向茂西,李文莉.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J/OL].人民黄河:1-5[2018-12-10].

[2]张兴毅.茶文化视野下贵州脆弱生态与体育旅游结合探究[J].福建茶叶,2018,40(11):137.

[3]刘双,谢正辉,高骏强,曾毓金,刘斌,李锐超.高寒生态脆弱区冻土碳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甘南州为例[J].高原气象,2018,37(05):1177-1187.

[4]杨家芳,赵卫权,周文龙,李威.脆弱生态约束下的典型喀斯特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贵州省平塘县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6):124-131+2+144.

[5]宁奎斌,陶虹,孙晓东,李勇,郑苗苗,李文莉.石油开采对陕北生态脆弱区地质环境影响成灾机理分析[J].灾害学,2018,33(04):44-47.

[6]黎孔清,马豆豆.生态脆弱区农户化肥减量投入行为及决策机制研究——以山西省4县421户农户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5):138-145+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