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B超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林熙青

(杭州市临安区于潜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1311)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B超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2日—2017年7月22日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手术患者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44例。所有患者均需实施麻醉,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盲探式操作,实验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神经阻滞相关指标(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麻醉剂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两组的各神经阻滞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可观,穿刺可直视,准确率高,镇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传统盲探式操作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081-01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中多用于骨科手术,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因此对麻醉效果的要求以及镇痛时间的要求同样较高[1]。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主要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入患者的臂丛神经干周围,产生神经传导阻滞,进而达到有效的麻醉作用。该次研究中,特选取2016年7月22日—2017年7月22日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主要探讨在B超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相关研究结果见下文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均选自于2016年7月22日—2017年7月22日期间,均为需实施麻醉的手术患者,共计88例。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占44例、实验组占44例。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3例、21例;年龄为18~52岁,平均为(33.64±5.16)岁;体重为45~81kg,平均(65.64±3.57)岁。实验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4例、20例;年龄为18~50岁,平均为(33.56±5.15)岁;体重为45~80kg,平均(65.55±3.52)岁。

将以上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体重进行对比发现并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相互对比的意义。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盲探式操作,术前患者保持仰卧位,身体放松,将头部偏向一侧。于患者的肌间沟位置进行标记,并使用碘伏消毒。给予其米那+阿托品肌内注射,并开放静脉通路,连接无创多功能简户仪器。穿刺点为患者腋动脉博最上点,呈10~20度角进行穿刺。进针保持缓慢,连接针套和输液延长管,并注射利多卡因(1%)、罗哌卡因(0.25%)。

实验组:在B超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仪器为便携式B超仪,将线阵探头频率设置为1~10MHz,取仰卧位,上肢紧贴体侧,并保持放松。B超扫描后,在扫描图像下进行穿刺,并给予利多卡因(1%)、罗哌卡因(0.25%)注射,直至患者的神经阻滞完全被麻醉药物浸润。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2]。(优:意识清醒、术中无痛;良:术中无疼痛,肌肉不够松弛;失败:术中存在疼痛感、肌肉紧绷,需要加深麻醉)

(2)患者的神经阻滞相关指标(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麻醉剂量)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SPSS20.0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表示,χ2检验。用P<0.05表示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中,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

传统麻醉方法在临床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常常使得麻醉药物无法深入理想位置,对镇痛具有一定影响[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越来越频繁,可明显提高手术麻醉效果。

在B超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弥补传统盲探式操作不能直视寻找穿刺位置的缺陷。在B超引导下,麻醉师可在直视的条件下进行穿刺操作,可精确找到穿刺位置,提高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4]。不仅如此,麻醉师可对患者的神经以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并观察麻醉药物的扩散情况。本文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仅如此,其阻滞起效时间更短、镇痛持续时间更持久、麻醉剂量更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可进一步肯定B超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临床手术中,B超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今后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申治国,薛建军,贺隶国,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13):2147-2149.

[2]杨川,贾绍茂,陈贤华,等.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29(3):238-240.

[3]熊显良,黄咏梅,陈东,等.超声引导肌间沟径路与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2):105-107.

[4]谢可越,黄冰,姚明,等.健侧卧位与常规仰卧位行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术的对比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2):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