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园街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的干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1

广州沙园街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的干预效果研究

胡蓉刘世兴

(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科广东广州510250)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社区人群进行干预,使患者改变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为中老年慢性病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沙园街的高危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筛查出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按1:1配对的方式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人。针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血脂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和体重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人群综合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干预管理模式,可控制疾病发生、发展,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糖调节受损;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383-02

长期高血压会引起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动脉硬化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增加等一系列病变。高血压病患者发生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的危险为非高血压病患者的2~4倍,而伴发糖代谢异常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可增加2~3倍[1]。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调节受损患者进行强化干预,目的是引导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逆转疾病的进展。本研究主要分析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强化干预的临床疗效。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病人的筛查。找出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141人,其中有1人退出,剩下140人。

1.2高血压和糖调节受损的诊断标准:

1.2.1中国卫生部2004年《高血压防治指南》[2]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1.2.2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空腹血糖受损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且又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在6.1~<7.0mmol/L之间),糖耐量受损是指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正常又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在7.8~<11.1mmol/L之间)。

1.3入组标准

①年龄18~75岁;②有高血压;③糖调节受损。

1.4管理过程

按1:1配对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人。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讲座、饮食运动量化[低盐(<6克/人/天)低油(<25克/人/天)饮食,加强运动(每天步行3000米)]的干预(1月/次)。对照组每3月电话随访一次,指导服药。

1.5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血糖变化差值、血脂水平等来评价干预效果。

2.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干预组进行干预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4.讨论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尹秋生[4]等研究均证明综合干预能有效控制与削弱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阻止或延缓IGR患者进展为糖尿病。

本研究两组TC、TG、LDL均明显低于干预前,HDL明显高于治疗前;干预后干预组TC、TG、LD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明显高于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孙卫东[5]陈玲[6]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后的血压、血脂、血糖和体重情况均有显著性改变。实施社区综合干预,积极消除各种风险因素,有利于控制血糖、血压,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人群实施筛查、临床干预、健康教育指导等社区强化与综合健康管理是有效的干预管理模式[7]。对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人群综合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干预管理模式,可控制疾病发生、发展,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光伟,潘孝仁,LilliojaS等.检测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一项新指数[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656-65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02):增录1-附录26.

[4]尹秋生,周书明等.综合干预对老年糖调节异常患者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06):523-525.

[5]孙卫东.九峰社区65岁以上人群体检及健康干预结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398.

[6]陈玲,王燕.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2015(1):27.

[7]顾江涛,倪卫国等.糖尿病前期人群社区强化与综合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08):34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