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误诊1例分析

/ 1

疟疾误诊1例分析

伍国富伍珊

伍国富伍珊(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四川西昌615000)

【中图分类号】R5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4-0182-01

【关键词】疟疾误诊

1.病例资料

男,28,岁,因发热、身痛、乏力2天入院。近期曾在非洲工作,发热体温达39.5℃,每日均有发热,以每日中午为主,无畏寒、寒颤,无潮热、盗汗,均予退烧药治疗后可缓解。查体:体温39.1℃,心率9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16/70mmHg,扶入病房,精神差,咽部稍充血,扁桃体I°,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皮温稍高,循环好。入院后诊断:发热待诊: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常规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并进一步查血常规:白细胞10.47*10^9/L,中性0.715,淋巴0.185,单核细胞0.097,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77*10^9/L。腹部彩超:肝大。血涂片:查见恶性疟原虫环状体,结合患者到过疫区,有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故确诊为疟疾,进一步转传染病医院治疗。

2.分析

典型的间日疟疾具有典型的热型,血检能找到疟原虫,确诊不难,但临床表现不典型,查血未能检出疟原虫的病人常常导致误诊。而疟疾诊断是疟疾控制的基础,只有及时、准确地对疟疾病例做出诊断,才能对疟疾病例进行及时、正确、规范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和全国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的疟疾诊断标准(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9-1995)凡符合一下任何一点即为疟疾:1.血液中查见有疟原虫;2.临床症状典型;3.抗疟药物治疗有效[1]。

临床诊断要点包括:1.发热;2.发热伴随症状:寒战或畏寒;3.体温骤升骤降;4.发作有定时性,发热与无热期交迭出现且有规律;5.发热多见于中午前后和下午;6.有溶血性贫血症状;8.肝脾肿大等[2]。

实验室诊断包括:1.病原学诊断(显微镜血片检查);2.病原免疫学诊断(快速免疫诊断试条);3.病原核酸检测(PCR)。

本例病人从临床来看有发热,且发热有一定规律,就是发热以中午为主,每日一次,每次持续数小时后很快下降,但其中不排除用了“退烧药”,腹部彩超:肝大,结合其有到过疫区,血涂片:查见恶性疟原虫环状体,诊断不困难。导致误诊主要原因为:1.未重视重要病史的意义:如患者曾到非洲工作的病史;2.对患者的热型及伴随症状描述不周全,但患者病程较短也有一定影响,这些都是临床工作中容易忽略的,这就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要细心,不仅要熟悉典型疟疾的临床表现,还要对非典型表现加以重视,本例患者能很快明确诊断,就是因为辅助检查及时,只要我们认真询问病史及体查,重视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分析,尤其到过疫区的病人,应反复做血涂片,检查,提高阳性率,结合临床,动态观察不难做出疟疾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疟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9-1995.

[2]殷竹君,杨启生等.从一例误诊病例谈疟疾的诊断及治疗[J].旅行医学科,2011,1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