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路径分析

张琳赵福华

张琳赵福华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毕业生规模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加之就业压力不断提升,导致大学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难问题。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学校扩招带来就业压力、用人单位减少就业岗位、性别歧视、缺乏正确的择业现、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等都是诱发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会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便更好的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竞争力,使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分析

1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困境

1学生规划无意识,执行无力度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状况,在对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研究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自身职业的未来发展意识模糊,既无想法,也无愿望,更甚者有将近20%的学生根本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通过对某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尽管50%以上的学生对自己具有一定的职业规划,但是,在深入访谈时却发现能够执行的仅占10%,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规划并未实施,表现出执行的无力度性困境。由此可见,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表现出规划无意识,执行无力度的现实困境。

1.2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就业定位盲目

问卷结果显示,超过90%的学生在大一或者之前就已经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67%以上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认为“不重要”或者“无所谓”的学生不足2%。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和意义表示了解的仅占30%,不足一半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培训,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甚至是不明白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在未来择业时,近60%的学生表示并未了解过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只有16%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做了明确的规划,70%以上的学生仅仅将工作环境、发展前景、薪水高低作为择业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对职业发展的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大学生对就业认识不够充分,缺乏应对就业时所面临问题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对未来的就业盲目定位。

1.3师资维度:兼职非专业,培训形式化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大部分学校并没有专职教师,而只是由部分辅导员或其他科目的教师兼职担任,这些教师并非职业规划方向的专职教师,且他们的教育背景、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水平欠缺,无法科学规划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使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失去了兴趣。从笔者调查的部分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授课的教师来看,尽管大部分教师均在每年参加一定的专业培训,但是深度访谈发现,培训存在严重的形式化特征。教师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仅仅是为参加这次培训,拿到培训证书而已,其自身并未学到真正能够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知识。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明显不足,表现出教师兼职非专业,培训形式化特征。

2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路径分析

2.1学校应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理念,形成“可持续”发展逻辑

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现实困境来看,各学校还没有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前瞻性和重要性。因此,少有学校聘请成功人士、校友及职业规划师来学校进行讲学,学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做得还远远不够,没有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观。因此,研究认为,学校在今后应将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第一理念,正确看待学生的就业形势,引导学生走向人生职业发展的持久之路。

开设职业规划讲座,引导和鼓励财经类大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了解自身喜好和优势、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来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给予规划,在确保课堂学习任务完成的同时,还需要有计划的学习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并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重视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财经类大学生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能闭门造车,要始终坚持走出去的教学理念,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要求学生深入到企业中来解决企业和自身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学院还可以与企业一起创建学习和实践基地,为这类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再次学习的机会,使课堂所学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2.2整合资源,实现协调合作,构建统一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思维,将创业政策咨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创业竞赛、创业实习基地、创新创业的宣传、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创业团队的招募服务、法律咨询及援助、投融资服务、信息文献共享等众多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一个统一的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平台的设计建设要简便易用,注重导航性和界面交互性,通过一个平台即能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所有相关服务。对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资源的管理,以建立的统一服务平台为基础,相应的平台由专人负责,明确各模块平台岗位职责,建立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保证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扩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影响力。

2.3完善体系,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

高校虽然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阵地,但中国很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很大原因是高校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教育更为重视,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首先,高校应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与实践教育相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形成学生主动、家长支持、学校指导、社会推动的联合教育模式。其次,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业教师为辅、结构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团队。对现有的教师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吸纳高水平的指导教师,以他们为核心带动整体队伍的建设发展。最后,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丰富教学形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有所区别,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应该灵活地将线上的理论教学、测评,线下的个别指导、实践操作相结合,将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讨论学习、实地实践等多种方法融入各种比赛、大学生活、社会实践,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是影响就业结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应以大学生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加强引导,社会辅助推动,相辅相成,构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使大学生能更科学合理地规划他们的职业未来。

参考文献:

[1]闫凌云,张亚菲,杜红.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评价与预警研究[J].河南农业,2017(21):4-7.

[2]宁胜克.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美学素质培养[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19(05):107-111.

[3]李秀文.基于大学生就业难背景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7(02):51-53.

[4]李炎.高等职业院校女大学生价值观现状、成因及对策[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15(02):89-92.

[5]冯于珍.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长江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