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术前胃镜活检与胃癌根治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对术前胃镜活检与胃癌根治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赵俊杰

(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500)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术前胃镜活检与胃癌根治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实施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40例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术前胃镜活检以及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术前胃镜活检诊断符合率约为82.5%。但在胃癌分化程度方面尚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术前胃镜活检对胃癌诊断的价值较高,同时结合术后病理学检查则更利于判断胃癌分化程度,从而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胃镜活检;胃癌根治术;病理学检查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175-02

胃癌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该病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患者发觉时疾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不利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诊断方法提高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效果,及时为患者进行治疗十分重要[1-2]。胃镜活检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早期诊断方法,此次研究将在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实施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4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术前胃镜活检与胃癌根治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现将分析结果作如下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资料

在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实施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病患23例,女性病患17例。患者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为(60.2±4.3)岁。患病时间:1~11年,平均患病时间为(5.2±1.3)年。其中23例患者存在上腹痛症状、15例存在上腹胀症状、14例存在下腹痛症状、9例存在贫血症状、7例存在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存在1例病例同时存在多种症状的情况)。所有病患均无手术史及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均为首次确诊为胃癌,均无远处转移。发病部位:11例为胃体、14例为贲门小弯侧、12例为十二指肠球部、1例为胃角部、2例为胃底部。所有病患均经过术前胃镜检查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参与此次研究的所有病患均知晓此次研究目的以及实施方法,其均为自愿参与。

1.2方法

①胃镜检查方法:使用胃镜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检查,若病灶边缘不齐、质硬、有坏死组织或存在污秽物,活检易出血则可判定为溃疡型。若病灶表面隆起,突出胃黏膜,表现为息肉、结节或菜花状,存在出血则为隆起型。若病灶黏膜色泽有明显改变,但未有凹陷或隆起则可判定为平坦型。若病灶存在明显溃疡,质硬脆,病变部位蠕动差、易出血,且存在管腔狭窄表现则为凹陷型。

②病理学检查方法:规范取材,对病灶大小在1.0cm以下的可全部取材,在1.0cm以上的则可选择典型部位进行取材,所取得的组织标本均要使用浓度为10%的甲醛进行固定,之后使用石蜡包埋,制成切片后使用苏木精-伊红进行染色。使用显微镜观察病变情况。胃癌分化程度分级标准:高、中分化管状腺癌以及乳头状腺癌为分化较好。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以及未分化癌等则为分化较差。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40例患者中经术前胃镜活检确诊例,病理诊断全部确诊,胃镜活检与病理确诊结果比较显示符合率为82.5%。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胃癌分化程度则提示,病理诊断结果更为理想(P<0.05),见表1。

表1两种检测方法对胃癌分化程度判断的比较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胃癌发病率明显升高,胃癌多发生在胃小弯、胃窦部,胃体区相对较少。40~60岁是该病症的高发年龄段。男性发病率要略高于女性[3-4]。早期胃癌实施有效治疗,患者可得到5年以上的生存期,甚至有可能痊愈。但晚期病患5年生存率则不足5%,由此可见尽早诊断并实施积极治疗对挽救胃癌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胃镜是临床用于早期胃癌筛查的重要方法,通过胃镜可有效观察到病变部位,其对胃癌的鉴别诊断以及预后检查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同病理组织检验相比,该种检验方法无法对病变组织进行完整判断,仅能部分选择性取材,无法客观全面的反应病变组织特性,因此对胃癌分型以及分化程度判断方面尚有不足[5]。在此次研究中所有病患均进行了术前胃镜活检以及术后病理学检验,并将病理学检验结果作为判断标准,结果显示胃镜活检的确诊率约为82.5%。对未确诊病例诊断结果进行调查发现,其多存在病变部位质硬脆、易出血、或有隆起病灶等表现,为提高该种检验方法准确率,建议对其进行细胞学刷片检查。另外为了降低胃镜活检取材局限性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对可疑病患可适当多采集病变组织,以便提高临床确诊率。另外在此次研究中发现与病理学检验结果相比较,胃镜检查对胃癌分化程度方面的判断尚有不足,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胃镜活检诊断效果,对部分早期癌变活检病患可在检验时进行黏液染色。同时该项研究结果也提示联合术后病理学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综上所述,术前胃镜活检对胃癌诊断的价值较高,与病理学检验结果符合率较高,同时结合术后病理学检查则更利于判断胃癌分化程度,从而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资料】

[1]黄从想.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诊断胃癌的效果对比[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21):91-91.

[2]瓮亚菡.术前胃镜活检与胃癌根治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3):128-129.

[3]吴小东,郭莉.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0):54-55.

[4]郭红辉,王立东,李小江,等.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4):121-122.

[5]于金凤.胃镜活检诊断18例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6):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