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浅议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丁红艳

山东省东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摘要: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言,人力资源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产业结构的生机,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研究与发展。本文对于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转变进行研究,通过将人力资源作为战略资源进行认识、开发与管理,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经济发展转变

1概述

人力资源是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劳动者能力,包括人的智力、体力、技能和知识等多方面的能力,人力资源既包括国家的人才储备,也包括企事业部门的职工素质与培训管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而言,人力资源能够推动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工业发展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资源求发展的现象,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够为社会经济的转型提供人力支持,从而实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人力资源的开发效能,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需要发挥人力资源的效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益、降低能耗,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协调,本文对于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研究,探讨人力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人力资源与转变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构建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需要将人作为资源实施的主体,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是以人为本的资源开发方式,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但是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而言,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相互作用,人力资源的再生产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将物质资料再生产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能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做好人才和劳动市场一方面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随着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都将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必然会在各地区、各生产部门、各企业之间流动。要做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除国家宏观指导之外,还要有劳动力市场来提供劳动力的供求信息,并使劳动力供需双方直接见面,缔结劳动契约。另一方面有利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按有效的比例实行结合。如果仅有生产资料由市场调节,而劳动力不由市场调节,就难以实现二者的一定技术构成比例,结果不是生产资料浪费,就是劳动力浪费。第三,可促使劳动力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劳动力市场,让劳动者了解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可推动劳动者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艺,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市场对劳动力的需要。

3人力资源开发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3.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之一

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人力资源开发能够解放生产力,提升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能够对人的要素进行有效利用,合理配置资源利用效率。当前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本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将人力资源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最大限度的开发资源,形成人力资源的开发动力,能够提升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日意递增,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提升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需要采用以下的方式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①培养员工的自我开发意识,增强员工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为了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需要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②培养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开发动力,并且形成习惯,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化建设与发展。

3.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因

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转变经济发展理念与模式,将自然、社会、人类发展等因素纳入到经济发展之中,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开发能够提升人员素质,通过教育、培训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能够聚集人才、提升劳动者素质,从而发挥人才资源的能动性,对于社会经济转变带来效益。人力资源开发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动力,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效益。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4.1对人员素质的影响

经济转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经济转变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推动从业升级,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合理的发展。经济转变对于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将人力资源开发理念与社会经济转变结合,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加和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强调人自身发展的持续性,人是社会经济的主体,人类的消费水平、生活方式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升社会经济的价值,需要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等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进行转变,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变过程对于人员流动、结构调整与人员转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提升人力开发力度。

4.2对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转变需要科技进步与产业机构的转变,因此需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升人才素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将经济发展目标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采用多种方式提升人力资源,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进行最低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通过教育与培训进行生产性资源的开发,能够使企业员工等人力进行培训与管理,能够提升职员对企业的生产相关知识的认识;加强农民对农业工业化的认识,能够提升农民对工业化的认识。结合生产性资源的开发,通过引导与社会再分配消费性资源,将人作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主体,通过生产与消费的均衡发展,从而推动消费性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需求结构的转变。做好文化教育与政策规范,推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而言,人的全面发展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自觉性与能动性,因此采用文化教育与政策规范全面发展人力资源,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对于人力资源开发而言,三个层次的研究开发是人力资源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够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性,保障人力资源的个体和集体素质和能力的开发的实施力度。

5结语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密切的关系,人力资源能够为经济发展转变提供人力支持,同时也是经济方式转变的目的,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能够推动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在知识经济转型的当下具有现实意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能够提升人力资源效率,改变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从而提升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炯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宏观调控的立法[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赵振华.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问题[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6).

[3]孙成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自主创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