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城镇促进新农村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发展新城镇促进新农村建设

张俊杰

潍坊市昌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山东潍坊262400

摘要: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是发展农村的重要抓手,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城镇新农村城市化

新形势、新常态下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业经济的桥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

(二)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农业和农村的第二次革命

村小城镇通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这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提条件。另外,农村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为农业采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同时,小城镇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土地流转新形势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手段。

(三)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

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

二、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解放思想,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

当前,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提高以下几种认识:一是始终坚持发展是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二是学习先进经验;三是给农民以国民、市民待遇;四是一切坚持习总书记“四个全面”为指导,发展城镇建设。

(二)用科学规划作为发展小城镇的奠基工程

先发展小城镇,要有合理的布局和分工,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科学确定小城镇的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其次,要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协调性。城镇建设规划关系农村现代化的百年大计,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体现地方特色,突出时代感和文化底蕴,有适度的超前性。第三,要加强规划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制定规划要以"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作为基本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管理制度。第四,要体现特色和精品意识。各个乡镇要根据本地资源条件、自然景观、乡风民俗、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人文背景等,实行各具特色的工业兴镇、农业产业化兴镇、旅游兴镇、商贸兴镇、历史文化名地兴镇。

(三)以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为发展小城镇的根本措施

展小城镇,首先遇到的是城镇布局问题。一是根据区位优势来布局。在大城市周边地区,要按照产业和人口的合理分布,适当发展一批卫星城镇。二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来布局。在一个城镇里,功能区要严格区分。强化经济区域优势,一镇一品,形成区域经济中心。三是依据历史文化特色布局。历史文化特色也是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根据,不容忽视。四是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走以市兴镇、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加工主导型小城镇;以农业产业化为对象,发展主导型小城镇;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发展市场主导型小城镇;以旅游、文化资源为依托,发展旅游开发主导型小城镇;以地理集散为依托,发展交通枢纽型小城镇;以吸引外资为重点,发展开放主导型小城镇;以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发展科技主导型小城镇等。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途径

加快小城镇建设,既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首先要以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以产业为依托,实现业兴城富

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必须围绕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持续、稳定、永久转移这个中心,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在发展途径上,由过去先建城镇后兴产业,向以产业为支撑、实现业兴城富转变。在发展布局上,由过去的遍地开花分散发展,向重点推进、梯度延伸转变;在产业转移方式上,由过去就乡镇工业抓乡镇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向用城乡统筹的思路去推进乡镇工业的升级换代转变。

(二)发展小城镇在具体运作方式上要与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

村城镇化,实际是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脱离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建设小城镇,必须注重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小城镇,以乡镇企业夯实小城镇经济,并以所有制改革为契机,促动小城镇成为二三产业的集中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地、农村商品和生产要素的集散地。具体运作方式上,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发展小城镇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把发展小城镇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相结合;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相结合;把发展小城镇与突出地域特色相结合。

总之,发展小城镇,是发展农村的重要抓手,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我们一定要持续的坚持科学的发展下去,科学建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