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房屋建筑设计中地域性原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3
/ 2

浅析房屋建筑设计中地域性原则

黎杰尧

海南泓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海南三亚572000

摘要:现在的中国建筑风格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从古代的洞穴到现在的土木建筑,对于我们的建筑而言,不同的地点都有不同的风格,它是民族情怀的体现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在建筑的规划之中,我们对其的设计主要分为建筑的布局、建筑间的风格、建筑的占地面积、建筑的选择地点等多方位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对建筑的影响,每一项都代表着一个地域的建造风格,那么是如何将这些建筑风格融入我们的建筑中呢?这都凝聚着我们的每代人智慧的结晶,接下来将主要进行对建筑的地域风格加以分析,并且分析这些风格是如何加入到建筑之中的进行讨论,形成一种完善的地域理念。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发展;海南建筑特点

一、地域性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进近千年的建筑发展过程之中,我们的地区由于的地域原因也形成了格式各样的理念,相对于历史文化的地域性而言,建筑的地域性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由于地域原因,形成了各式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是建筑风格的来源于灵感,在人类的思维蚕食下,我们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历史上的改变,还有建筑风格的转变。在历史的进程之中,我国通过全方位的学习,吸收了大量的外国文化,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我国形成了一些新型的地域风貌。这些新型的地域风貌来源于我国的建筑师撇弃了以往崇洋媚外的理念,充分对外来文化加以利用,通过中国风格与外来文化相结合,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地域建筑风格。

二、南方地区地域对建筑影响

相比于其他地区,海南大部分人民主要是由闽南地区迁移而来,所以他们早期建筑以防水排雨为主,不过随着岭南地区新的民族文化的加入,多种建筑风格相交汇,形成了新型的海南建筑风格。

1、在建筑色彩上

就海南地区的气候而言位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度远远高于北方地区,不会出现霜冻的现象,每年的降水量是北方地区的数倍,综合气候与民族文化,逐渐形成以青砖为主的墙壁,以绿灰白泥为屋顶的建筑,整体颜色以黑、灰、绿三种颜色为主,白、黄、棕为辅,整体上看起来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没有华丽的外表,有的是一片寂静与安逸的休憩之地。南方建筑的色彩一般以浅色为主,能有效的反射太阳光,减少热能在建筑外墙上的聚集。

2、在建筑平面布局上

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室内环境讲究的是通风,北方更注重保温,所以南方的建筑较北方在进深上要大。南方建筑的平面布局一般为小面宽大进深,北方建筑的却是大面宽小进深。南方建筑讲究通风遮阳,北方建筑讲究日照和保温。小面宽的建筑布局易形成边廊边房得特点,较少有中走道的布局。在进深方向上,居多的功能布局方式是,前堂后厨中卧的布局,前院和堂屋相连,后院和厨房餐厅相连,这样的布局能在最大限度上扩大了堂屋和餐厅的面积,形成最大化通风口以保证通风的要求。卧房的采光一般通过中庭或侧院进行采光。

3、在建筑构造上

(1)在建筑挑檐方面,海南地区传统建筑的挑檐相比北方更大,使得其能更好的遮阳、这雨。大挑檐的半室外空间,也为喜欢在户外活动的海南人增加了无风雨的日常生活的空间,它能有效的增加房屋的进深,形成有效的通风,这也就是为什么南方建筑在挑檐上会比北方更大。相比较与北方而言,北方的建筑习惯坐北朝南,这是一种传统,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由于南方天气较热,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有光照的入射,这就需要对建筑地点进行挑选,并对门口所朝方向的角度进行测量,避免室内过热,也要避免屋内的潮湿。

(2)在屋面坡度方面,南方建筑相比北方建筑的屋面坡度要大,因为坡度越大排水的速度越快。南方地区较北方雨水充沛,快速的将雨水排走雨水,减少蓄水从而减少对屋面的荷载。坡度较大的屋面,屋脊的高度相对要高,相对气候炎热的南方地区,有较好的通风隔热作用,所以南方建筑在层高方面也是有较北方建筑的层高要高的做法。通风能更好的更快的带走室内的热量,改善室内温度的舒适性,所以除了屋面坡度较大,并为了更好的通风隔热,在山墙的处理上,一般在脊口下方会开一至两个小窗,以求通风隔热。

(3)在地面排水和防潮方面

南方地区雨水充沛,建筑讲究防水防潮。在墙身的防水上,勒脚的砌筑高度一般较高,高度临近窗台高度,防止雨水落到地面溅起水花打湿墙身。建筑室内外的高差也较大,有效的减少地面潮气进入室内空间,同时做好防潮措施。在外墙周围的排水处理上,一般选择明沟的做法较多,屋面雨水和庭院积水可以更好的更快的汇集排放,院墙周边也会设有明沟进行排水。快速排水的方式,还考虑到雨后太阳出来时,如院子里的水没及时排走,会在太阳的高温照射下,造成大量的水蒸气,形成湿热的空间环境对身体产生不舒适的感觉。

三、地域性的形成及其表现

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建筑文化的地域性包含了空间、时间,也包含了自然地理还有人文地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维度不同,阳光、水、空气、降雨量、温度等等都不一样,给人带来的适应程度也不一样,而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对应着南方特有的气候,为了适应不同区域的物理环境,建筑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他根据自然环境、经济技术条件的不同,所建筑的出来的房屋都是就有代表性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慢慢的形成了固定的地域性文化差异。拥有了独具一格特色地地域性建筑,海南是我国最南的城市,他的建筑必然是独具一格的,海南传统居民是海南琼北地区居民特设居住的建筑,传统的四合院式,跟汉族居民一样,还有近代骑楼居民,其实海南最早的人民,是从闽南地区移民过去的,所以海南的建筑也出现了身后的闽南风格,在那之后岭南、云贵以及东南亚周边地区的人们都带来了各自地区的文化,来自文化的冲击,迸发出建筑的火花,对于这些文化的冲击,或多或少的都会对地域性的发展造成影响,通过对多方面的吸收,这样使得建筑有了新的未来,还有来自国外的一些建筑风格影响,使得海南地区的人们也获得了一种新的民居方式,那就是骑楼,这是海南地区建筑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海南的主要建筑格局形式,在这种建筑之中人们会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一般居民的院落围墙旁都会有果树,有着美观、绿化的作用,因为海南的天气炎热,一棵果树可以带来阴凉,居民也可以伴着花香进入梦乡,建筑是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域群体,它代表着文化的差异。

【结束语】文化的发展代表着不同地域的发展,文化所带动的方向是极其广阔的,就建筑方面而言,我们的建筑格局就是由文化所驱使而来的,建筑的地域性虽然离不开文化的干扰,但是更多的是来自于气候的原因,由于各种各样的气候,使得各个地区也存在不小的差异,就北方与南方而言,北方房屋建筑注重的是保暖,而南方建筑所注重的是对排水的需求还有对外界温度的吸收。当然除了气候,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例如经济、宗教信仰还有政治需求等一系列的外界干扰因素。对于设计师而言,他们要做的就是在保障地域基础的同时,加强对建筑风格的创新,符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使得绝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接受。

参考文献:

[1]李军.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设计要点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46):64-65.

[2]温钦成.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8,4(14):96-97.

[3]薛蕾蕾.商洛地区传统民居地域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7.

[4]李旻泽.青海河湟谷地传统民居地域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