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术后出血原因及预防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剖腹产术后出血原因及预防对策探究

席彷

席彷

(西藏昌都市江达县人民医院西藏昌都854100)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剖腹产成为现代人分娩方式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剖腹产作为一种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因素。宫缩乏力、凝血障碍、胎盘因素等的存在,都会导致剖腹产术后出血。本文分析了剖腹产术后出血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剖腹产术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剖腹产;术后出血;原因;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148-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转变了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剖腹产的选择率正呈现上升趋势。剖腹产即剖宫产,通过切开腹部、子宫实现分娩的手术方式。虽然剖腹产手术已十分成熟,但术后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仍比较高,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了较大的安全影响。所谓剖腹产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h只呢,出血量>500mL,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从临床研究来看导致剖腹产术后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实现有效预防,是提高剖腹产手术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立足对剖腹产术的研究,就如何预防剖腹产术后出血,做了如下具体阐述。

1.剖腹产术后出血原因

当前,剖腹产已成为孕妇分娩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剖腹产术后出血所形成的风险性问题,一直是影响孕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虽然剖腹产手术已十分成熟,在提升母婴生存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临床研究来看,剖腹产术后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宫缩乏力、胎盘等原因,也有凝血障碍、子宫肌瘤等因素,这都强调强化剖腹产术后出血的有效预防,以避免术后大量出血,影响产妇生命健康。具体而言,剖腹产术后出血,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1宫缩乏力

对于剖腹产孕妇而言,宫缩乏力是导致术后出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孕妇的产程相对较长,且子宫的过度膨胀、高血压等因素,都会导致产妇术后出血情况的发生。在已有研究中显示,有近38%的产妇是由于宫缩乏力而导致术后出血。并且,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一些产妇由于多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子宫出现过度伸展的情况,这样也会出现应子宫收缩力下降,而出现术后出血的情况。因此,宫缩乏力是导致剖腹产术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强调产前孕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确保产程手术期间对术后出血的有效预防。

1.2胎盘原因

从胎盘的角度而言,产妇有盘腔炎、流产史,都是导致术后出血的因素。产妇在盘腔炎、流产史等因素之下,会导致胎盘植入、胎盘前置等的概率提高。这样一来,胎盘前置后会影响产妇的子宫下段收缩力,进而引发术后出血。与此同时,剖腹产手术中,子宫粘连也是导致术后出血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术后子宫粘连出血,则需要进行有效止血处理。从临床数据来看,由胎盘因素所致的术后出血率为18%左右,成为仅次于子宫乏力的第二大致血因素。

1.3凝血障碍

由于产妇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是血小板数量偏少,这都会导致剖腹产手术之后,出现切口大出血的等情况,严重影响到产妇的生命安全。此外,手术切口裂开也是导致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之下,由于医生手术操作过于用力,导致切口发生撕裂,进而出现术后出血。

1.4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子宫肌瘤也是导致剖腹产术后出血的原因之一。临床数据显示,有近10%的产妇由于子宫肌瘤导致术后出血。因此,在预防术后出血中,要强化对子宫肌瘤等因素的考虑,确保预防措施的科学有效性,提高剖腹产手术的成功率。

2.剖腹产术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剖腹产作为一种手术,要切实做好手术前、中、后的各项工作,对术后出血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以确保预防措施的科学有效性。在笔者看来,剖腹产术后出血预防,应切实做好前、中、后的预防工作,从本质是减少后出血的发生。在术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并对产妇及胎儿机体有基本且全面了解;在手中,需要对存在的出血因子进行有效控制,降低术后出血的风险;在术后,要做好相关的护理等工作,对出血情况及时处理,确保产妇生命健康。因此,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预防措施。

2.1术前:做好影像学检查,了解基本情况

在对产妇进行剖腹产手术之前,需要做好影像学的检查工作,对产妇及胎儿有更加全面的了解。首先,医生要针对产妇的实际情况,做好影像学检查,对产妇和胎儿的机体情况,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其次,要了解产妇的身体状态,并询问是否有疾病史,特别是对于凝血障碍、胎盘等的有效检查,是有效预防术后产妇出血的重要措施;再次,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帮助产妇做好心理疏导,调整产妇术前的心理状态,这是剖腹产术前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术前的准备工作,是有效预防术后出血的重要阶段,对产妇身体情况的了解,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出血情况,能够提高制定预防及处置方案,最大程度地保障手术安全。

2.2术中:做好预防措施,提高手术质量

由于术后出血是多方因素的原因所致,在剖腹产手术中,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手术治疗,是降低术后出血的重要基础。剖腹产作为一种手术,其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要求有效控制、提高手术质量,是避免术后出血的重要保障。(1)在手术缝合等操作中,应避免用力过度等原因导致术后出血,要规范手术操作,提高手术质量;(2)在患者出现因胎盘而出血的情况之时,需要及时采取宫缩剂治疗,避免因术后出血对产妇生命安全造成影响;(3)在手术中,产妇出现子宫粘连,且难以实现剥离,则可以胎盘植入止血,避免产妇术后大出血的发生;(4)在特殊情况之下,产妇出现了特殊出血情况,则可以于剖腹产术后行子宫上行支动脉结扎术止血。因此,在手术中,要针对产妇情况,有效进行术中应对,避免产妇术后出血等情况的发生。

2.3术后:分析产妇出血点,并做好护理等工作

在产妇术后出血处理中,要及时对其出血点进行有效分析,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有效的帮助产妇止血,确保其生命安全。在特定情况之下,由于产妇出现大出血,且危及生命,则需要行子宫切除,以确保其生命安全。此外,产妇术后护理工作,也是有效预防术后出血的重要工作。一方面,要针对产妇的情况,制定护理方案,提高产妇术后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产妇术后的伤口愈合、身心纾解,都需要有效护理的开展。因此,在术后,要做好出血点等的分析,及时制定止血措施,并从人性化护理的视角,提高护理质量,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剖腹产术后出血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要求剖腹产手术过程中,应积极展开预防措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情况的发生。在本文的探讨中,剖腹产术后出血主要由产妇自身因素(如凝血障碍、子宫肌瘤等),也有宫缩乏力、胎盘等原因,强调手术前、中、后,应有效展开预防措施,确保产妇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在笔者看来,预防术后出血关键在于:一是要做好术前的各项检查工作,有针对性的展开预防措施;二是针对产妇及胎儿机体情况,展开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处置术后出血情况;三是术后做好护理及术后检查等工作,以确保术后出血的有效处理。

【参考文献】

[1]乌兰其其格.60例剖腹产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03).

[2]费仕涛.剖腹产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探讨[J].实用妇科内分泌,2016(12).

[3]邓华林.剖腹产术中出血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理论版),2015(01).

[4]张颖轩.30例剖腹产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4(06).

[5]孟玮.剖腹产术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剖腹产术后出血的预防措施[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