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护理探讨

孙小晶贺立新

孙小晶贺立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目的:探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成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d、3d、7d的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活动范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d、3d、7d的膝关节屈曲度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d、3d、7d的膝关节肿胀率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肿胀程度;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803-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的日渐明显,我国的膝关节疾病发病率随之上升,已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1]主要针对关节畸形、屈曲的一种膝关节疾病治疗方法,但是手术创伤较为严重,且出血量多,导致多数患者在术后存在膝关节疼痛与肿胀现象[2],影响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本次探究笔者通过观察与对比62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方案与术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肿胀与功能恢复情况,以制定针对性措施,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现把探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62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是我院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治疗的,其中男性16例,女性46例,患者年龄最大78岁,最小55岁,平均是(68.9±6.4)岁,病史在1—29年之间,平均是(15.3±6.7)年,包括1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在入院时,62例患者均存在膝关节畸形、疼痛、伸直受限等现象。根据患者编号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的差异,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存在可比性。62例均同意参与探究,并签订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例如准备工作、饮食指导、药物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

1.2.1肿胀护理术后,患者送回病房后,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患膝进行间断冷敷,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与肿胀,连续3d,以有利于患者静脉的吸收与回流,消除患者患膝的肿胀。术后,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伸屈运动,若无疼痛感,可给予患者伸直与屈曲膝关节运动,每天持续10h,一直持续到引流管拔除。同时患者需开展踝泵运动,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护理人员需注意保障引流管的通畅性。术后1d,需开展膝关节被动压直训练,并注意开展等长收缩屈肌抗阻锻炼,术后2d,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可安排患者下地行走,术后3d,引流管拔除,进行CPM被动锻炼,每天持续3—4h,早晚两次,最初锻炼角度是30°,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逐渐增加。若患者膝关节出现肿胀现象,需结束CPM机锻炼,以避免影响患者的伤口愈合。等患者肿胀消失后,才能恢复CPM机锻炼。术后,患者选择平卧位,并抬高患肢,抬高物品需放置在患者踝部或者是小腿位置,避免方垫枕放在膝关节下方。睡觉过程中,需通过支具固定患者膝关节,并保持伸直位,以有效减轻患者膝关节的肿胀情况,避免膝关节出现屈曲挛缩。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对患者患肢的大腿与足部进行按摩,以5mm/h的速度进行,有利于患者的血液循环,以消除患者的肿胀。

1.2.2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病史进行详细询问,特别是存在吸烟、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恶性肿瘤的高龄女性群体,并对患者的下肢水肿、足背动脉搏动等进行认真检查。要求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以掌握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出血凝血时间等。术后,患者切口利用加压包扎进行止血,并对患者切口部位的温度、肿胀、肤色、充盈度等进行观察,密切注意是都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药物,以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在用药过程呢够中对凝血谱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1.2.3营养支持若患者患有低蛋白血症、贫血等疾病,需进行对症治疗,对患者全身营养状态进行及时纠正。术后患者需定期进行肝功能、血常规等检查,必要时,可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胶原蛋白、维生素A、微量元素等的食物,例如蛋黄、新鲜蔬菜、瘦肉,以有利于患者的肠胃蠕动与消化吸收,消除患者的膝关节肿胀。

1.2.4疼痛护理术后,患者受到疼痛的影响,不愿意参加锻炼,因此通常情况下,在术后,需给予患者硬膜外镇痛泵以完成持续止痛,如有需要可给予患者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将患者患膝疼痛程度控制在患者的耐受范围中。

1.3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相关的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进行计量数据表示,并开展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数%表示,开展X?检验,P<0.05表示两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d、3d、7d的膝关节屈曲度观察组患者术后1d、3d、7d的膝关节屈曲度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详情见表一:

3讨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后,患者均存在膝关节疼痛与肿胀现象,对术后患者的身体恢复产生不良影响。术后早期,需对患者的膝关节疼痛与肿胀进行有效控制,以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伸屈膝关节[4-5]能够有效消除患者患膝的肿胀情况,降低与血量,加快患肢的血流速度,提高代谢速度。术后镇痛泵的使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但是镇痛泵的停用,会加重患者疼痛感,因此术后第3d患者的疼痛与肿胀最为明显。

本研究中,笔者选取62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探究活动,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d、3d、7d的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肿胀率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与易敏[6]等人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膝关节肿胀、疼痛与康复速度,因此需给予肿胀消除护理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马丽红,张玲,吴秋霞等.冷疗机持续冷敷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9):2739-2741.

[2]金小鹿,朱月英,徐晓静等.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夹管和冰敷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1):40-42.

[3]胡超芬,姜小芬.冷疗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减少出血和减轻肿胀的观察和护理[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6):818-819.

[4]姜会枝,刘便,刘海静等.高渗盐水混合物间断冷敷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21):1929-1930.

[5]申屠瑛.局部持续冷敷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7):2154-2156.

[6]易敏,杨晓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局部冷敷的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339-340.

作者简介:

孙小晶,1983年,女,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