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浅谈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护理

区少强陈伟凤

区少强陈伟凤(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广东罗定527200)

【摘要】由一因素导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同时发生的创伤,且至少有一个部位的创伤可致病造成生命威胁,将这类创伤称为多发性创伤,也称为多发伤。本文通过对多发伤的特点及其急诊护理的研究,总结出护理及治疗对策,对多发伤的护理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临床特点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271-02

随着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发展,而滞后的交通管理,道路的扩展和社会治安不佳,均能导致创伤发生率上升。据统计,在我国每年约有一万人以上死于创伤,20万人以上因伤致残,逾百万人致伤。按伤后死亡的统计,伤后立即死亡的占50%;早期死亡的占30%;后期死亡的占20%,其中80%是死于感染或多脏器衰竭。因此多发伤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

多发伤往往突然发作,且大多病情严重,许多患者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心理打击较大,这种心理创伤往往比肉体病痛伤害更大、持续更久。多发伤的病情常常变化多端,其伤情确定、复苏等问题是危重病急救医学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作为急诊科的护士除了要有冷静的头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外还要善于与患者沟通,给予人文关怀,使患者早日康复。

1.多发性创伤的概念

1.1定义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事故发生时,同一致伤因素可使人体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发生较严重损伤,且至少有一处是致命的。

1.2复合伤、多处伤和联合伤的区别

复合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致伤因子引起的创伤称复合伤,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物理、化学、高温、放射等因子所引起的创伤。多处伤,是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创伤。联合伤,从狭义上讲是指胸腹联合伤,因为胸腹两个解剖位置仅以膈肌相隔,有时腹部伤是否累及胸部或胸部伤是否累及腹部在诊断上很困难,因此,往往把此两处伤称为联合伤。

2.多发性创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发伤常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埋压、爆炸等因素引起。严重多发伤常伴随一系列复杂的应激反应。创伤后发生血容量急剧减少、组织低灌注状态与缺氧等一系列危及组织生存的病理生理变化,可能长时间难以得到改善。这些严重紊乱使伤情变化快,常迅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而危及伤员生命,故死亡率较高[1]。

3.多发性创伤的临床特点

3.1病情复杂,死亡率高

多发伤常伴随全身各器官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反应,严重的生理紊乱和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病情多变、复杂、危重、死亡率及病残率较高。严重多发生伤所致的死亡有三个高峰:第一死亡高峰出现创伤后数分钟即刻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颅内多发血肿,原发性脑干损伤,高颈髓横断性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他大血管撕裂伤。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创伤后6~8小时内,因颅内硬膜下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或(和)出血性休克所致,此期间若抢救及时能减低死亡率。第三死亡高峰发生于创伤后数日或数周内,因各器官功能衰竭或全身重度感染所致。多发创伤部位越多,其死亡率越高。伴有或不伴有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分别为77.1%或40%[2]。

3.2伤情危重,常伴有休克

由于多发伤损伤范围广,面积大,失血多及隔离于第三间隙的液体量大,创伤的应激反应剧烈,易发生低血容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有时可与心源性休克同时存在。

3.3严重缺氧

多发伤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很高,可高达90%,尤其是颅脑伤,胸部伤伴有休克或昏迷者,血氧分压可降至30-40mmHg。

3.4容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

创伤后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伤口污染严重,使得继发性感染发生率增高。多发伤的感染多为混合性感染。由于休克、感染及高代谢反应,多发伤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3.5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

因多发伤患者损伤的部位多、伤情复杂、伤势重、病史收集困难,很容易造成漏诊与误诊。

3.6处理顺序与原则性矛盾

严重多发伤常需要手续治疗。由于创伤的严重程度、部位和累及脏器不同,对危及生命的创伤处理重点和先后次序也不一样。有时几个部位的创伤都很严重,多个损伤都需要处理,其先后顺序可能发生矛盾。

4.多发性创伤的人性化护理

加强护患沟通,融洽护患关系,缩小护患之间距离,做到“亲切、亲近、方便、放心”,使人文关怀体现在每一个环节。即除了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满足患者的全方位需求[3]。在多发伤的护理中,护士应该认真询问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及时进行急救护理。同时,要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并激起患者的求生意志,鼓励患者要勇敢战胜伤病。

4.1快速伤情评估

急诊预检护士在迎接伤员时,急诊护士应迅速采集伤情资料。在询问的同时,立即解开病人的衣裤。根据采集到的伤情信息,对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价,再根据创伤对生命安全的威胁程度依次进行处理,对心跳呼吸停止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抢救的顺序应优先处理致命损伤,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充分暴露患者,快速进行体格检查,同时测量血压、脉搏,并为医生准备腹穿用物,以便了解有无脏器破裂等,做好初步的包扎固定。

4.2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严重多发伤患者常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

4.3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创伤后休克的重要措施之一,伤员到医院后,应争分夺秒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以防伤员休克失代偿后血压下降,采用16-22G静脉留置针,快速输入大量液体,并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调节输液滴速。

4.4有效控制活动性出血

此为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及时发现开放性伤口明显出血处,迅速控制出血,对出血明显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加压于出血处,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然后在伤口处用敷料包扎,并将伤部抬高,以控制出血。对活动性大出血,出血伤口立即用敷料加压包扎并配合医生清创缝合止血,弥散性出血用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并抬高出血肢体,详细记录止血时间,并做好交接班。防止造成肢端坏死的不良后果,抓紧时机进行手术。

参考文献

[1]詹美娟.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79-80

[2]方颖,方绍明.严重多发性创伤分类和临床特点[J].中国医刊.2001.(12):8-9

[3]宋启慧,皮玲玲.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