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09-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贵州省2009-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梁闻1熊华刚1徐飞

梁闻1熊华刚1徐飞2

(1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4;2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550003)

【摘要】目的分析贵州省2009-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贵州省2009-2011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省2011年麻疹发病率为0.14/10万,较2010年和2009年分别下降36.36%和78.46%,为历史最低水平。2009和2010年受上一年年终麻疹发病翘尾现象影响,发病主要集中在1-7月,2011年麻疹发病高峰集中在3-7月。发病仍以小年龄儿童居多,主要集中在0-6岁组。2009-2011年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总病例的82.11%。结论贵州省于2008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控制效果显著。应不断提高麻疹类疫苗及时接种率,适时开展薄弱地区的查漏补种,切实提高麻疹监测敏感性及麻疹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350-02

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贵州省实施麻疹控制综合策略,效果显著,现将2009-2011年贵州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麻疹流行病学数据来源于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及出生率资料来源于《贵州年鉴》。

1.2麻疹病例定义按照《贵州省麻疹监测方案》制定的标准进行定义和分类。

1.3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相关数据采用Excel2007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贵州省2009-2011年分别报告麻疹病例248例、83例和49例,麻疹发病率分别为0.65/10万、0.22/10万和0.14/10万。2010年有1例麻疹病例死亡,病死率为1.2%。

2.1.1时间分布麻疹发病以冬春季为主。2009、2010年全省麻疹发病均出现两个小高峰,分别是1月和3-6月。2010年1-6月麻疹发病较2009年同期显著降低。2011年无明显发病高峰。2009-2011年1-6月麻疹病例数分别占当年总病例数的89.92%、83.13%和59.18%。见图1。

2.1.2地区分布2009年麻疹病例分布在全省49个县(市、区),占全省县数的55.68%;遵义市和安顺市麻疹发病率超过1/10万。2010年麻疹病例分布在全省30个县(市、区),占全省县数的34.09%;各地区麻疹发病率均低于0.5/10万。2011年麻疹病例分布在全省20个县(市、区),占全省县数的22.73%;各地区麻疹发病率均低于0.35/10万。

2.1.3人群分布

2.1.3.1年龄分布2009-2011年全省麻疹发病集中在0-6岁组,该组占总病例数的76.32%。2009-2011年各年龄段麻疹发病相比,<8月龄组病例构成比基本稳定在20%左右,8-11月龄组病例构成比逐年加大,7岁及以上组病例构成比下降明显。(图2)。

2.1.3.2流动人口发病情况2009-2011年所有麻疹病例中,有50例为流动人口,占总病例数的13.16%。

2.1.3.3免疫史2009-2011年所有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的68例,占总病例的17.89%;无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312例,占82.11%。其中,8-11月龄病例(96例)中,≥1剂、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分别占15.6%、72.9%、11.5%;1岁组(47例)分别占14.9%、59.6%、25.5%。

2.2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2009年全省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75/10万,达到2/10万标准的有七个地区。2010年由于使用新系统“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麻疹疑似病例信息进行管理,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有所下降,分别为1.53/10万和1.49/10万。2009-2011年,全省疑似病例完整调查率、血标本采集率及血标本的及时检测率逐年提高,2010年、2011年均达到《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

2009-2011年全省共采集病原学标本57份,省级麻疹实验室共分离出6株阳性分离物,经国家麻疹实验室鉴定均为麻疹野病毒H1a基因亚型。

讨论

贵州省的麻疹控制工作以加速麻疹控制和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合作项目成功开展为基础,通过2004年和2008年两轮次高质量的麻疹强化免疫,以及提高麻疹首针及时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提高麻疹疫情处置级别等措施的落实,麻疹控制成效显著。全省2011年麻疹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的0.14/10万,较2009年相比下降78.5%,但鉴于贵州省特殊的地理、经济以及超生儿童等因素影响,常规免疫服务质量短期内难于改善[1],要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除了进一步提高常规免疫服务水平,及时对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及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防控形势适时调整防控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贵州省麻疹流行季节高峰较为稳定,但部分年份有所变化。2005-2009年全国麻疹发病均为前一年12月开始上升,3-5月达到高峰[2-4],2009年贵州省麻疹流行季节与全国一致。2010年年底全省范围麻疹强化免疫的开展使12月未出现病例上扬现象,同时2011年全年的发病高峰也不明显。在麻疹流行季节及人口流动高峰时期之前及时采取措施(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对削弱发病高峰,减少麻疹发病效果明显。

WHO的经验表明,在接近麻疹消除阶段,麻疹疫情往往集中在消除策略、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地区[5]。2009-2011年全省麻疹病例的地域分布显示,虽然出现麻疹病例的县数逐渐减少,各地麻疹发病率逐年降低,但对全省麻疹发病率贡献较大的地区总是比较固定。提示要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在当前麻疹防控形势下,必须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投入,强化管理,完善监测,进一步提高接种率以加强免疫屏障。

实现消除麻疹必须有高质量运转的以个案为基础、实验室支持的MSS[6]。2009-2011年我省各项运转指标稳中有升,均能达到方案要求,表明其运转情况良好,但是不同地区尚存在差距,敏感性监测指标和病原学监测仍有待提高。

综上所述,麻疹的控制及消除依赖于麻疹类疫苗常规免疫基础的不断提高,同时需要开展高质量的麻疹监测,及时掌握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针对性措施,并适时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通过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朱青,杜雯,李胜,等.贵州省2003-2005年麻疹流行状况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5):425-428.

[2]郝利新,马超,马静,等.中国2008~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4):293-296.

[3]余文周,税铁军,李黎,等.全国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5):337-341.

[4]马超,罗会明,安志杰,等.中国2006~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消除麻疹措施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3):208-213.

[5]PAHO.ProgressTowardEliminationofMeaslesfromtheAmericas[J].MMWR,1998,47(10):189-193.

[6]WHO.Monitoringprogresstowardsmeasleselimination[J].WER,2010,49(3):490-495.